祥和家風之二《道德經》【第二十四期】
文.整理/賈引祥
家人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二 章:夫唯不爭,莫與之爭
曲 則 全 ,
枉 則 直 ,
洼 則 盈 ,
敝 則 新 ,
少 則 得 ,
多 則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為 天 下 式 。
不 自 見 , 故 明 ﹔
不 自 是 , 故 彰 ﹔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
不 自 矜 , 故 長 。
夫 唯 不 爭 , 故 天 下 莫 能 與 之 爭 。
古 之 所 謂 「 曲 則 全 」 者 , 豈 虛 言 哉 。
誠 全 而 歸 之 。
譯文 :
能承受委屈才能保全自己,
能屈就才能伸展,
能處低洼才能充盈,
有陳舊才能有更新,
有少取才能有多得,
貪多就會使人迷惑。
所以圣人堅持守一不變的法則治理天下。
因為不固持己見,所以能認清事物本相 。
因為不自以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
因為不自我炫耀,所以能功勛卓著。
因為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長足發展。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古人所說“曲則全”的道理,怎么會是空話呢?
圣人確實能做到,所以天下歸之。
經典故事:
房玄齡不爭得高位
房玄齡在隋朝做官時,當過隰城縣尉,后來觸犯法律,被除籍流放到上郡。
唐太宗攻取渭北時,房玄齡手柱拐校來到軍門外拜見。太宗一見,就猶如看見老朋友,任用他為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
房玄齡因遇到了知己,就心盡力。當時,平定了盜賊流寇,
眾人爭先恐后索求財物。只有房玄齡重視人オ,收攬各路有才能的人到幕府任職,遇到有智慧的臣子和勇敢的將軍,就私下與他們結交,讓他們竭盡全力效命。后來,房玄齡被任命為秦王府記室,兼陜東道大行臺考功郎中。
房玄齡在擔任秦王府記室的十余年中,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地管理記錄典章制度。由于房玄齡是太宗親近禮遇的大臣,隱太子十分痛恨他,在高祖面前誹謗他,他因此而遭到貶斥。后來,隱太子要發動兵變,太宗就召見房玄齡,讓他穿上道士的衣服,秘密潛入秦王府,共商大計。等到事變平定下來,太宗做了皇太子,提拔房玄齡為太子左庶子。
貞觀三年,房玄齡晉升為尚書左仆射,負責撰修國史。他精于政治,整治訟獄文書,審定法令。他知人善任,在選取人オ時,不以自己的長處來衡量他人,不分高低貴殘,按才能的高低選拔任用人オ。
貞觀十六年,房玄齡晉升為司空,仍總理朝政,負責編修國家史料。
后來,房玄齡以年齡大為由,請求辭官,太宗派使者對他說:“賢卿擔任宰相十五年,如果你不做宰相了,寡人就好像失去了雙手,如果你精力不衰、就不要如此辭讓了。”房玄齡オ作罷。
后來,太宗又回想先王創業的艱難,認為房玄齡是輔佐帝王創業的功臣,于是作了《(威鳳賦)賞賜給房玄齡。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房玄齡的身上,正體現了這種不爭之德,但正因其不爭,反而得到別人日夜想得到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