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家風之二《道德經》【第二十三期】
文.整理/賈引祥
家人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一 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從 。
道 之 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閱 眾 甫 。
吾 何 以 知 眾 甫 之 狀 哉 。 以 此 。
譯文 :
大德的形態行蹤,以隨著“道”轉移的。
“道”這個東西,飄忽不定。
惚惚恍恍,其中卻有形象。
恍恍惚惚,其中卻有實物。
幽深不明,其中卻有精質。
這精質既真又純,可相信可體驗。
由今天上溯到遠古,大道從未消失,人們據此認識萬物之發展規律。
我是怎么認識到萬物發展的始終的呢?
就是從認識“道”開始的。
經典故事:
秉公拒禮顯孔德
春秋時期,由于鄭國攻打宋國,引起了中原十多個國家的不滿,它們聯合出兵支授宋國,使鄭國十分被動。
沒想到,楚國趁火打劫,出兵逼鄭國向它投降。鄭國只得答應,從而引起以晉國為首的齊、衛等十余個國家的不滿。于是,齊、衛等國決定聯合討鄭,鄭國無力抵抗,只好請求與晉國和談。
鄭國為了討好晉國,送去了大批奇珍異寶:包括技藝超群的樂師、歌女、樂器、兵車等。晉悼公收下禮物后,非常高興,樂不思蜀。晉悼公便把幾名歌女送給有功之臣魏絳,并親切地說:“你為我效命多年,事無巨細,都辦得很穩妥,你我之間雖為君臣,卻如同音樂一樣合拍。現在鄭國送來了禮物,你就與我一起享用吧!”
但魏絳謝絕了國君的分贈,并且規勸說:“在您領導下,晉國朝政清明,大家同心同德,國泰民安,我個人無功可言,無功不受祿。我也要提醒您,在安逸之時不可忘形。所謂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望大王三思而行啊。”
晉悼公恍然大悟:“愛卿所言極是。”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魏絳秉公謝絕收受禮物,正是“孔德”之表現,而他的德,也正是大道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