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家風之二《道德經》【第四十三期】
文.整理/賈引祥
家人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一 章 :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上 士 聞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聞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聞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進 道 若 退 ﹔夷 道 若 颣 ﹔
上 德 若 谷 ﹔廣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質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大 方 無 隅 ﹔
大 器 晚 成 ﹔大 音 希 聲 ﹔
大 象 無 形 ﹔道 隱 無 名 。
夫 唯 道 , 善 貸 且 成 。
譯文:
上士聽了道,努力實行;
中士聽了道,懷疑道的存在;
下士聽了道,會嘲笑道。
不被嘲笑、就不足以成為“道”了。
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
光明的道卻似暗味;
前進的道卻似后退;
平坦的道卻似崎嶇;
崇高的德卻似峽谷;
廣大的德卻似不足;
剛健的德卻似怠惰;
純真的品格卻似渾濁;
潔白無瑕卻似含污納垢;
至方至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
偉大的成就總是最后才完成;
最大的聲音反而聽不到。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
大道幽隱,無名無聲。
下只有道,愛養并成全萬物。
經典故事
射箭與賣油的道
北宋時,康肅公陳堯咨多オ多藝,善書法,善射技,曾以錢幣為目標,一箭穿孔而過。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常憑著這一點自夸。
一次,陳堯在家里的院子里面射箭,這時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兒,斜著眼看他,很久沒有離開。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中射中心的有八九支,只是微微地點點頭。
陳堯咨見狀,問那個賣油者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射箭的技藝難道不是很出色嗎?”
老翁說:“沒有什么別的奧移,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陳堯咨憤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技藝!”
老翁說:“我是憑著我倒油的經驗而言?!?br/>說罷,老翁便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葫蘆的口上,慢慢地用勻子將油注入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銅錢卻沒有沾濕。
老翁接著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奧秘,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陳堯咨見此,只好笑著將老打發走了。
“大象無形”,這里的射之道和倒油之道,都是無形的,也說不出來,只能靠實踐中的感悟,所以說,這里的道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所以說“道隱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