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家風之二《道德經》【第三十五期】
文.整理/賈引祥
家人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
學習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勝 人 者 有 力 ,
自 勝 者 強 。
知 足 者 富 。
強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壽 。
譯文 :
能知人,是智慧的。
能自知,是高明的。
能勝別人,是有力量的。
能自勝,是堅強的。
能知足,是富有的。
能自強,是有志氣的。
能不失其根本,能的長久。
死后精神不死,才是真正的長壽。
經典故事 :
漢高祖的自知之明
漢高祖劉邦即位后,在洛陽擺慶功宴,大慶三天。大家談笑風生,興致很高。
劉邦高興地對大家說:“各位諸侯將領,今兒個都很高興。我想讓大家暢所欲言,說出心里話,不許欺騙我,你們說,我為何能獲天下,而項羽又為何失了天下呢?
眾大臣聽了,沒人敢說話,生怕哪句話說得不到位,得罪了這位新皇帝。所以,大家不過是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恭維話,唱著高調。
將軍王陵說:“陛下能兌現承諾,論功行賞,而且賞罰分明、一言九鼎,樹立起威信,所以天下壯士竭力為您效勞,但項羽卻不具備這樣的美德,所以您
得到天下,他失去天下。”
又有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項羽還妒賢忌能,陷害賢能之才,所有有功的人寶都難逃此劫,這樣,誰還肯為他賣命?”
劉邦聽著大家的贊美,卻搖搖頭,說:“你們對我的認可,也對也不對,只說對了一半。我有自知之明,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主要在用人上,我能知人善
任,任人唯賢。其實,我自己的能力有限,全靠大家的幫助,才得到天下。比如,蕭何在治國安邦上勝于我,張良在深謀遠慮上強過我,韓信在用兵之道上勝過我。他們能為我效命是我的福氣,有了大家的鼎力相助,我才有今天。而項羽不懂得知人善任。多年來,他只有一個范增,我認為這才是他失敗的根源!”
劉邦的智慧,就體現在這種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