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傳統與藝術”:布上的美好大西南
原標題:布上的美好大西南

隆林壯族三角刺繡拼布被面 廣西民族博物館供圖

云南文山州苗族拼花背被
記者 郭凱倩 攝
記者 郭凱倩
天然顏料染成的土布,用貼布、貼花、刺繡等工藝縫制成紋樣,經由巧手制成……一塊塊工序繁復、色彩明麗、工藝精美的拼布,既展現了西南少數民族婦女的勤勞智慧,也傳遞了濃濃的民族信仰和文化情懷。
近日,由廣西民族博物館、貴州省民族博物館、云南民族博物館、密歇根州立大學博物館、馬瑟斯世界文化博物館、美國國際民間藝術博物館六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拼布傳統與藝術——人·物·生活”展覽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了46件(套)拼布被面、背帶、服飾等展品,展示了中國西南地區拼布的藝術形式、制作技藝、使用功能、文化內涵以及少數民族的智慧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展現西南少數民族的
傳統工藝
拼布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婦女利用布塊拼接、貼縫制成的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布藝日用品。此次“拼布傳統與藝術”展的展品均來自廣西、云南、貴州地區的壯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記者從展覽現場看到,這些展品或是單純的拼布作品,或融拼布與刺繡等技藝于一體,工藝精細,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并體現出精湛的技藝。縫制的圖案紋樣多以花鳥魚蟲為主,色彩大膽,充滿生活氣息。
其中展出的一幅三角刺繡拼布被面是廣西民族博物館從廣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縣的手藝人黃碧瑜處購得。被面中心有60個大小形狀相似的三角形布塊,每個布塊上都用絲線繡制,或用碎布塊拼接出不同的圖案,比如蜈蚣、蝴蝶、狗牙等。據黃碧瑜介紹,拼布被面制作包含織布、染色、描畫紋樣、上棉花、布貼、刺繡、鑲邊等多道工序,一幅被面要耗時一年左右。
除了展示傳統的拼布藝術作品外,展覽將展品背后的手藝人作為展覽的重要元素,通過現場拼布技藝展示、拼布藝人及其生活環境的個人訪談等展示內容,更加強調了傳統拼布的人文內涵。“傳統拼布藝術是近年來才開始受到關注,對拼布這一紡織品的歷史、制作和用途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能夠引起觀眾對民族拼布傳統的重視,引發大家對這類傳統藝術的興趣。”廣西民族博物館的一名策展人員表示。
承載民族文化信仰和
美好向往
紡織品是歷史和文化的物質載體,可以記錄關于貿易、宗教、傳統、遷徙、社區和個人的很多信息。拼布作為紡織品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如此。在研究中,人們發現拼布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當地人的創造力和文化信仰,不同的拼布圖案也被賦予了愛情、長壽、庇佑等寓意。手工藝人會根據拼布的用途和對紋樣設計的構思來選取特定的圖案,比如為新婚夫婦制作的拼布被面,通常會選用代表幸福美滿的蝶戀花紋樣;送給老人的則會選用壽字紋或松鶴圖案表示長壽;而小孩的背帶則通常會縫制上庇佑平安的狗牙。
來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拼布藝術同樣體現了獨特的民族認同和審美。云南文山的苗族拼布融入了拼貼、刺繡、鑲補、滾邊等傳統工藝,很多拼布上還有蕨紋。傳說在饑荒年代,苗族靠蕨菜來充饑,因此后代苗族會用蕨紋來寓意吉祥平安。貴州苗族的拼布工藝則以繭片繡為代表,又稱為板絲繡。這是一種在中原大地演化多年的古老技藝,目前只在貴州的少數苗寨中仍有保留。
“壯族有崇拜花神的習俗,認為花朵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和延續。壯族人把住的干欄式木樓稱為花樓,繡娘們坐在花樓的窗邊,朝外望去,不管花鳥魚蟲,凡是所見的美景都能變成手中的拼布被面。”黃碧瑜從小學習紡織刺繡,如今,隆林的大多數壯族還保留著在女兒結婚時,由母親送上一幅拼布被面的習俗。黃碧瑜說:“我們會選出最吉祥的一天開始制作被面,寄托母親對女兒最美好的祝福。”
“從拼布作品上我們不僅能看到不同民族的織繡工藝,也能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信仰,拼布是我們研究非物質文化和民族文化傳統的一個重要窗口和載體。”云南民族博物館副館長張金文說。
中美聯合保護拼布工藝
拼布作品寄托了少數民族對美好的向往,但隨著商業化大潮的襲來,越來越少有人使用手工縫制的被面,相關的知識和技藝也面臨傳承的困境。在廣西天峨縣,韋國娥、韋國芬兩姐妹經營著一家壯族服飾手工店,出售手工制作的壯族傳統服飾、鞋帽、背帶、被面、土布等紡織品,她們至今還保留著手工織布、染色、刺繡、布貼、拼布等工藝。她們感慨:“如今只有老人還在使用手工縫制的被面,更沒有人來接我們的班,也不知道我們的店還能經營多久。”
隨著國際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宣傳,學者、文化工作者和當地手工藝人開始致力于研究和保護拼布和拼布工藝。在貴州,一項繡娘計劃正在落實。“計劃以少數民族繡娘為對象,除了對他們進行織繡技藝的培訓,還在產品研發、市場銷售等方面提供幫助。拼布技藝就是其中一個方面。”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韓軍說。
從2007年起,中國民俗學會、美國民俗學會以及中美兩國的博物館、文化機構就民族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存、記錄、展示和研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在學術交流、資源共享、展覽、出版、培訓上建立了相互溝通與合作共贏的關系。2013年,在中國舉行“化零為整——21世紀美國拼布藝術展”展示了美國25位拼布制作者的作品。隨后的2015至2017年,中美雙方六館聯合策劃了“中國西南拼布展”并在美國多地巡展,深受民眾歡迎。而此次“拼布藝術與傳統”展則將“中國西南拼布”展搬回了國內,體現了中美兩國博物館在拼布傳統藝術上跨國合作和交流的努力和成果。
(責編:魯婧、王鶴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