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祠堂:先人的棲息地,子孫的港灣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9-08-30 18:08:06編輯:蕾格格 當前位置:首頁 > 姓氏文化 手機閱讀

  
 祠堂:先人的棲息地,子孫的港灣
1567159845206645.jpg

閩南,嶺南一帶的祠堂文化

聚族而居,以祠堂為核心的傳統村落模式
如果說宗法制是中國兩千多年家國同構制度的基礎與核心,那么傳統村落模式就是宗法制最直觀的體現。那如何理解所謂的家國同構體系呢?

依周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五廟,士一廟,庶人祭于寢。寢就是起居之地,“祭于寢”就是在起居之地設神主祭祀,百姓一般是不得建廟的,但是隨著宗族意識的發展,祠堂開始出現。祠堂擁有家廟祭祀祖先的功能,但又與家廟有所不同的是祠堂更是宗族活動的中心,是一種類似于政府行政辦公室的意義。

中國人極其重視血脈傳承,對于“我從來哪里來”這個問題看得極為重要,意為不忘本。一個村落的形成必然是從另外一個村落中的分離出來的,這一過程類似于植物的扦插繁殖。村落中某一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從原本的村落的脫離出來,遷徙到其他地方形成新的村落,繼而建構起一套完整的村落社會體系。這樣我們就稱新村落是舊村落的一支。

1567159896802494.jpg

祠堂實際上是一個公共活動空間,對于一個傳統的村落而言,紅白喜事一般都會在祠堂中舉行,新人進門要進祠堂,稟告祖宗添丁進口,老例兒,沒進祠堂是不被承認的;老人亡故,也要進祠堂立牌位,若沒有牌位,猶言從族譜中除名,對后世子孫的影響之大遠超現代人想象。

中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們往往需要一定的精神依托來表達內心對五谷豐登、生活富足的美好祈愿,所以作為祭祀中最容易溝通的神秘力量——祖先——所依存的地方,祠堂一定會受到全部村民的重視。在古人的觀念中,祖宗依存之地會影響全村乃至子孫后代的氣運,所以,祠堂和祖墳一樣,會選擇風水最好的寶地,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寄托。

祠堂是傳統村落的中心,是一個村落文化、歷史、經濟的狀況等最直觀的反映,圍繞祠堂,祖宗家法、祖學祖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祠堂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所有的事。

忠孝傳家,寫在祠堂上的兩個大字

1567159941519334.jpg

在中國古代延續兩千余年的封建社會中家族觀念在文化記憶中擁有極為深刻的影響,一個村莊只有一個姓氏是常態(依舊制,女性成婚后會冠以夫姓,稱某某氏),而且在村落命名上也多會將姓氏冠入其中,劉樓、張寨這樣的命名方式極為常見。

生活在一個村落中的同姓之人一般都是同一家族或者是同出一宗的幾個家族,極少有例外。為了保證同宗同姓團結,村落宿老都會組織營造祠堂。祠堂規模一般都會比普通民宅規模要大、質量要好,其精致考究也不是一般民宅所能比擬的。往往越有權勢的家族,祠堂就越講究,雕梁畫棟,靡不巨萬。修建祠堂也成為一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征。

祠堂也是有不同分類的,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宗祠是祖宗之祠,以李姓為例,隴西李家最是郡望,江西贛州有李姓一支即從龍右遷徙而出,隴西與贛州兩處祠堂就是宗祠與支祠的關系,但隨著年代流逝,支祠一脈不斷壯大,也就成了幾支宗祠。家祠則是祭祀未出五服近親祖先的小型祠堂。

1567159970791626.jpg

祠堂除了祭祀祖先的功能外,還具有多重功能。祠堂是家族社交的重要場所,但凡婚喪嫁娶、壽宴滿月都要在祠堂中舉行。祠堂還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任何人違反族規,就要在這里受到教育和懲處,甚至是驅逐出宗祠,從家譜中除名,可以說祠堂就是傳統道德的法庭。同時,祠堂還是族人子弟開蒙上學的地方,所以祠堂在建設過程中在重視建筑本身的精致、奢華、繁復以彰顯宗族財力與權勢的同時,更極為重視營造祠堂的人文氛圍,已達到熏陶族人品行、潛移默化的對族人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目的。

1567159992933443.jpg

中國人的傳統道德是五千年傳統精粹的核心,諸家學派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內涵豐富的理論體系,并在不斷地碰撞中相互融合、改造,形成了既有民族姓又有世界性的道德體系。

中國傳統道德內涵豐富,規范著幾千年以降中國人的行為準則,但是歸結起來完全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忠孝,忠于外而孝于內,忠孝是傳統道德的核心。反觀古祠堂,無一不以忠孝二字作為人文教化的核心,甚至很多家族的祠堂會將這兩個字堂堂正正、認認真真的寫在正堂的墻壁上。

1567160021220943.jpg

忠是對外的,忠于君國;孝是對內的,孝于父母,古之人多有論述。《孝經·開宗明義》說“終於立身”,漢人鄭玄注曰:“忠孝道著,乃能揚名榮親,故曰終於立身也。”行忠孝之事,于己可以揚名立萬,于父母可以榮耀,雖然顯得功利心重,但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顯示了百姓對忠孝之人之事的重視。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老相親,幼幼相愛,而道德知乎矣。祠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運行的核心,孕育其中的文化之火可以說是一個人人文啟蒙最初的光輝,印象這整個村莊、郡縣、國家,所以才會顯得尤為重要,大家族的氣度畢竟不是朝夕能養成的,生命的種子深藏在歷史悠久的祠堂地下。

正宗的中國“國粹”
有人說是祠堂是中國大地上鮮活的遺存,是正宗的中國“國粹”。信然。祠堂是中國家庭文化的凝聚地,也是宗族傳承的延伸地。在這里,我們不僅受那千百年來的家風熏染,還遙遙領受它綿綿不盡的精神召喚。

1567160059622650.jpg

那些經過歲月淘洗的祖訓,那些經過滄桑打磨的家規,隱隱如子孫的護身符,護佑著宗族子孫的平安。
兒時的場景里藏著親睦的氣息,祖輩的故事里藏著宗族的精魂。點點滴滴的溫暖與向往是融入心靈深處的滋養。無論行走在哪里,祠堂都是回望的故鄉,都是根系的所在。


姓氏文化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