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賈引祥
家人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弟子規“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及解釋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故事1》 做事要遵循道德法則 孔子周游列國時,離開陳國去衛國,經過蒲地,正遇上公孫氏憑借蒲地發動叛亂,蒲人扣留子孔子。孔子學生中有個叫公良孺的,帶了自己的五輛車跟孔子。他身材高大,為人賢能,勇敢有力,對孔子說:“我以前跟隨先生在匡地遇險,現在又在這里遇到危難,這是命中注定的。我和先生一再遭遇危難,寧愿搏斗而死。”他跟蒲人拼命搏斗。蒲人很害怕,對孔子說:“如果你們不去衛國,我就放你們出去。”孔子和蒲人訂閱了盟約,蒲人放孔子他們從東門出去。孔子于是前衛國。子貢說:“怎么可以違背盟約呢?”孔子說:“盟約是在被脅迫的情況下訂立的,神靈不會認可。”
假如一個獵人正追捕一只兔子,剛好這只兔子從你下面前往東邊跑去,獵人氣呼呼跑過來,問你兔子往哪里跑了,你應該說:“往西跑了。”很多人會覺得,我這樣對獵人,這不是在說謊而結惡緣嗎?其實剛好相反,這是結善緣,因為對兔子來講逃過一命;對這個獵人來講,少造一個殺業;對我們來講是真誠慈悲心的流露,救了一條命,皆大歡喜。所以確確實實事事無礙,只要我們用真誠心做事統統圓滿。
因此做任何事情,按照自己的偏見做事,違背了真理是不對的。必須遵循“道德”的法則。何謂“道”:認識超越時空的大自然的法則,此之謂道。何謂“德”:教導人類如何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違越地做人,此之謂德,孔子做事也是如此的。 而有的人對孔子及圣賢人的教誨,心中還存有懷疑,甚至要把孔子的智慧否定掉,這是錯誤的。孔子的思想境界是我們所不不及的。打個比方說,孔子是在20層樓,我們是在2層樓,20層樓能看到的景象非常的寬廣,那2層樓的范圍就很有限了,但是當孔子講到20層的景象他沒有看到,他會說孔子講的我不認同我沒有感觀,所以要把孔子從20層樓拉到2層樓。拉下來后說,這才是事實真相。假如是這樣,他說很難得到圣學的益處,所以“滿招損。謙受益”,親近善知識,謙卑很重要,信心也很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我們只有堅定信心,努力學習圣賢的教誨,從圣賢的教誨中得到的東西,那我們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會看到更遠、更準確,做起事來就不會違背道德法則和自然規律了。
《小故事2》感動心靈 付諸行動 湖南懷化學院的大學生洪戰輝,身邊帶了一個小女孩,是他父親在12年前撿來的棄嬰。由于由于父親患病,母親離家出走,當時只有12歲的洪戰輝擔起了養育小妹妹的重任。12年來,洪戰輝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和學習,一直走到了現在。這位23歲的大學生和他妹妹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1982年洪戰輝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東下鎮的紅莊村,12歲之前,他和眾多農村孩子一樣,有著一個天真浪漫的童年,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他過著盡管艱苦卻很平靜的生活。 在洪戰輝12歲那一年,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親突然精神病發作,摔死了僅一歲的妹妹。

幾個月之后,這一年的農歷12月23號,也就是中國傳統的小年,父親很久都沒有回家,等洪戰輝和母親找到他時,發現他懷里抱著一個撿來的棄嬰。 他的父親犯病了,家里借了很多債,也沒有什么吃的東西。所以當時洪戰輝的家里人都覺得養不起這個孩子,而且養不活,他的媽媽說看能不能送給其他人,或者送到外面讓好心人撿回去養。當洪戰輝抱起這個孩子時,孩子直往他懷里鉆,并且很天真地對著他笑,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洪戰輝沒有舍得將她送走,把她留下來,母親給這孩子起名“洪趁趁” ,小名“小不點”,“小不點”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久違的歡樂。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忍受為了家庭的貧困和間歇性精神病丈夫的折磨。
第二年,洪戰輝的母親離家出走了。此后,負起照顧弟弟、撫養妹妹,一個連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重擔落在了年僅13歲的洪戰輝稚嫩的肩膀上。他不知路在何方,卻頑強地向前跋涉。 他沒有一點撫養嬰兒方面的經驗。當時妹妹餓了就哭,妹妹一哭,他就想辦法給她吃的,有時候甚至做點粥喂她,到鄰居那里吃點奶,或者想辦法買點奶粉。實在弄不起,買不了的話,自己爬樹搞一些鳥蛋,和雞蛋一樣做成湯給她吃,妹妹挺喜歡吃這些東西。為了給妹妹掏鳥蛋做湯,洪戰輝有時被摔得一身青紫。在讀初中的三年中,洪戰輝每天都要在學校和家之間來回奔波,及時照顧“小不點”吃飯。無論生活多么艱難,洪戰輝從未放棄過學業。 在他們居住的屋子里貼著一張便條:“請不要被你的悶所壓倒,因為如果你超越苦悶,那么你面臨的將是輝煌的成績,超越自我。”這幅字是他在1996年寫的,那時候他只是一個14歲左右的孩子,他已經承擔撫養妹妹的責任。
1997年,“小不點”已經3歲了,洪戰輝也初中畢業了,他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但學校離洪戰輝的家有30多分時公里,他不可能像初中那樣天天回家。那么,“小不點”怎么辦?父親誰來照顧?讀高中的學費雙從哪里來?15歲的洪戰輝四處打聽,找到了“小不點”的父母,但她的父母似乎不愿再接納這個孩子。 這時洪戰輝想:妹妹應該由一個負責的人來帶,這樣她將來才能夠具備這種責任的精神和態度,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妹妹應該由這樣的人來帶,無論別人有沒有,但是我有,所以還是我帶。 生活的艱辛讓年幼的洪戰輝早早地懂得了責任的含義,也正是這種責任感讓洪戰輝有勇氣直成困境,執著地走下去,洪戰輝又帶著妹妹上路了。 洪戰輝決定帶著妹妹上高中,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處房子,掃妹妹接到了身邊,繼續照料她的生活。在縣城讀高中,一切開支都了起來,洪戰輝要賺學,要撫養弟弟、妹妹,還要給父親治病。因此,打工掙錢成了他學習之外最大的任務。 洪戰輝早晨稍微做點湯,吃點饃之后,就帶著他的行李,帶著一些衛生紙、一些小本子、燈泡什么的等物品到臨近的農村去叫賣。 上高中期間,這是洪戰輝最困難的時期。他給餐館打過雜工,賣過鞋墊、賣過蠟燭、賣過文具。有一次,他在校園推銷復習資料,一些當地商販認為搶了他們的生意,把他的左眼打得幾乎失明,后來因為父親再次犯病,他被近中途輟學。 洪戰輝說:“在為個掙錢的過程中,我覺得我看到了、經歷了很多東西。我覺得自己知識這一塊還是最重要的東西。從哪個時候我就覺得還是學習特別重要,所以說我一直沒有放棄上學這一條路,即使我掙完錢了,回過頭來還是要學習的。”3年高中,他讀了5年。但再苦再難,洪戰輝都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但是他去上大學,妹妹誰來照顧?開學后沒多久,他把“小不點”接到學校。 因為洪戰輝在懷化沒有什么親戚,只能把妹妹帶到學校,暫時安排在同鄉女生的宿舍里。學校的同學和老師開始覺得挺好奇的,哪里跑出來一個小女孩子。后來經過他的解釋,大家知道這個事情之后,都很感動,感動之余,感動就變成了行動,那時候學校的大姐姐還經常給“小不點”送衣服呢。 洪戰輝的故事迅速地傳遍了懷化學院,同學們自發捐款來幫助他。可當系領導將捐助的錢交給洪戰輝時,他卻無論如何不肯收下。 他說:“我現在有能力處理了,對我個人來說沒必要收這么多錢。如果大家有錢的話,捐給那些真正需要的。” 洪戰不僅不收同學的捐款,而且用他勤工儉學掙來的600元錢資了家鄉的貧困生,這源于他在母樣的一次演講。演講中,一位女生哭著離開了教室,這引了他的注意。當演講結束以后,洪戰輝了解這個女生的情況:她的父母雙雙在外打工,現在她姐弟倆都是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情況有點類似。洪戰輝當即表示,我現在也沒有帶錢,等我以后有機會的時候,我盡量幫她一把。后來洪戰輝給她匯來了600塊錢。
自從上了大學,洪戰輝就有一個愿望,就是讓妹妹也上學。沒有血緣卻超越血緣的兄妹之情,感動了懷化學院的領導,學校破例同意洪戰輝帶妹妹上學的請求,并給兄妹倆單獨安排了一間宿舍。隨后,洪戰輝為妹妹聯系了懷化學院附近的石門小學,他步行測量了從學院到這個小學的距離,一共1085步。這樣,妹妹五六分鐘就能走到。 在洪戰輝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小不點”漸漸長大了,懂事了,她學會了做飯。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等著哥哥回來吃飯。洪趁趁有一個愿望,她說:“我以后想考上大學,比哥哥現在上的這個大學還是要好的大學,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掙錢幫助哥哥看眼睛。” 目前洪戰輝父親的病情有了好轉,母親也回到了久別的家中,一直在外打工的弟弟找了女朋友,還準備掙錢蓋房子,這一切讓洪戰感到非常高興。 洪戰輝靠打零工、做生意來維持生活并堅持學習。無論日子過得多么苦,洪戰輝從未退縮過。從上高中到讀大學,他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十二年如一日,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在這樣的逆境、困境中能夠孜孜以求,對自己的學業做那樣的投入,是因為在他的心里有這樣一個信念:“一個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沒有什么能難倒,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山。” 洪戰輝的故事讓無數人感動。洪戰輝是樸素的,他的故事也遠遠算不上驚天動地,但是卻讓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種力量。
湖南懷化學院的師生說: “洪戰輝這樣的典型事例,它更貼近我們大學生生活的實際。雖然說他遇到的那些困境并不一定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經歷的,但是我們也有很多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需要去面對,他給我們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是素質型的人才、復合型的人才,這就需要種責任心,這種美德。如果我們幾百萬學子都具有這樣的責任心,并且都付諸行動,我們的社會將變得越來越和諧、美好。” “人生路上總會有許多的坎坷、挫折或者磨難。洪戰輝的事跡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人生路上,將作為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將來我不會說因為這些種種挫折輕易放棄,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佩服,但不想說感動,盡管眼睛已經模糊……他詮釋了生命力量,在今日中國更是無比可貴。愛心、親情、自立、堅持、創造正是我們當代中國最需要的精神。” “他給我和我的學生上了最生動的一課,自立自強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 洪戰輝聽完師生的感動發言后說:“我希望每個人心中的那份感動、那份感恩、那份抱負、那份責任都能夠發揮到你的生活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洪戰輝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后,他經常會收到全國各地匯來捐款,但是他都一一通過郵局把匯同學退回。而有些匯款單沒有地址無法退回,他就將這些匯款集中起來,他說希望能夠設立一個基金,幫助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都會面對這樣或那樣的逆境。該如何面對逆境、戰勝困難,從洪戰輝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當“小不點”孤立無助的時候,洪戰輝以他稚嫩的肩膀為“小不點”撐起了一片藍天,在老師、同學以及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洪戰輝以堅韌、自強、執著的信念走過了12年的歷程,讓很多人為之感動、流淚。甚至一些年輕人將洪戰輝視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偶像。在這份感動中,我們感受到一種樸素的、震撼心靈的道德力量。 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在逆境中直面困難,讓洪戰輝一路向前。讓他的精神發揚廣大,能夠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健康成長。 洪戰輝的事跡不僅僅感動了學校同學,也感動了更多的中國人。他真正是一位既力行,又學文的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踏實,在當今,有這樣的道德楷模是我們時代的幸事,現在是多么需要這樣的楷模層出不窮啊!對于洪戰輝的事跡,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感動上,更需要落實在行動上,把他那種不畏艱難險阻、孜孜以求的學習和真誠處事待人的態度落實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和接人待物中去,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