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家風之二《道德經》【第十七期】
文.整理/賈引祥
家人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十 五 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
夫 唯 不 可 識 , 故 強 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猶 兮 若 畏 四 鄰 ﹔
儼 兮 其 若 容 ﹔
渙 兮 若 冰 之 將 釋 ﹔
敦 兮 其 若 樸 ﹔
曠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濁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無 止 。
孰 能 濁 以 靜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動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譯文:
古時的得道之人,
見解高深玄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因其深藏不可識,只好勉強用以下比喻來形容他:
辦事沉穩謹慎,像走過冬天的冰河一樣;
心懷憂患意識,像警覺著近鄰的襲擊一樣;
神態恭敬莊嚴,像做客一樣;
態度和藹可親,像正在消融的冰一樣;
性情淳樸厚道,像未經雕琢過的木料一樣;
心胸豁達,像空曠的山谷一樣;
個性渾厚包容,像諢濁的江河大流一樣;
神態深沉恬淡,像深沉的大海一樣;
行動起來靈動,像不知停止的風一樣。
誰能夠在渾濁的河水中靜止下來,然后慢慢地自我澄清呢?
誰能夠使靜止不動的東西運動起來,然后慢慢地顯露生機呢?
遵行道之人不追求富有、盈滿。
正因為不崇尚盈滿,所以能推陳出新。
經典故事:
溫造深不可識平叛亂
唐憲宗時,戎族和羯族進犯中原地區。唐憲宗下令調動南梁的五干人馬來保衛京師。但是,南梁軍隊剛要出發,軍中就有人發起叛亂,趕走了軍隊的統帥,聚集反抗王命。動亂一時難以平復,唐憲宗為此憂心仲忡,心急如焚。
一天,大臣溫造進見,毛遂自薦去南梁平定叛亂,唐憲宗答應了他。
溫造到南梁后,并沒引起騷動,叛軍將士們看到來了一位儒生,文質彬彬的,所以不把他放在眼里。的確,溫造到任后,也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沒有什么大動作,他只是宣讀了皇帝的詔書,安撫和問候大家,卻對叛亂一事只字不提,好像這事沒發生過似的。而軍中那些叛亂分子正全副武裝,蠢蠢欲動,溫造卻裝作沒看見。
這天,溫造帶人在操場奏起樂來,叛亂的將士們紛紛來聽樂曲,不知此中有計。溫造熱情地請他們在長廊下吃飯,飯桌的前面是長廊的臺階,南北兩側拉了兩根長繩,讓將士們把自己的刀劍掛在旁邊的長繩上,然后再吃飯。
酒宴剛開始,只聽見一陣鼓聲,溫造的部下們早已站在長廊的合階上,從兩端合力扯起兩根長繩,掛在繩上的刀劍頓時離開地面有三丈多高,致使那些叛亂的將士們無法拿到。這些人頓時慌作一團,無力對抗。
溫造一聲令下:“關上大門,斬了這些叛軍!”這些人很快成了刀下之鬼。
所有的南梁將士們見此,再沒敢謀反作亂。
溫造雖一介書生,但足智多謀,而且深諳“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之道,所以他能做到深藏不露,穩住敵人,待時機一到,果斷出手,一舉平復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