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氏起源
上古時期,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后來不少圖騰演變為姓氏,上古八大姓中姒、姬皆由此得姓。東夷部族中,有以鳥為圖騰,史稱“鳥夷”,也有不少鳥類的圖騰演化為姓氏,鳥氏、鳳氏、爽鳩氏就是由鳥類圖騰演化而來。
1
中華姓氏與圖騰之間的淵源是有案可稽的,《國語·晉語》中就曾有記載。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泉根認為,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姓”的本義是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志。
對于中華姓氏與圖騰的關系,在王泉根之前,中國已有不少學者進行過探討。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鳳姓起源于鳳鳥圖騰:“卜辭風字均作鳳,蓋古代神話以太鳳為大風神……古有鳳姓之國,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鳳姓,古云,伏羲氏之胤,案其實乃以鳳為圖騰之古代族也。”
文化學家丁山認為,“中國古姓多為圖騰之遺留。如秦贏,是瑞獸之名;季札之姓貍,夏姓姒,為妊娠的藥草……”
此外,一些文字內至今尚能看見他種種遺跡。姜和羌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
中華古姓源于圖騰、是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的產物,也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盡管沒有過多的文獻與史料,明確中華姓氏與先民圖騰信仰二者之間的關系,但無論是學界泰斗還是普通學者,都認為圖騰是中華姓氏的起源之一,是上古姓氏的根源。
在原始母系氏族社會里,由于生產力低下,先民們不了解男歡女愛媾合生子的生育奧秘,把女子生育歸之為某種神靈的意志與力量。他們往往把女性的受孕與她們曾經在某一天吃過什么稀有的東西,或遇到過什么祥瑞的動物,見過什么罕見的天象,乃至做過什么神奇的夢幻聯系起來,并認為女性之所以受孕生育,就是祥物、瑞獸、幻夢吉相在她們身上的結果,學者們把這一現象稱為圖騰感生。
女子與動物身體或其附屬品、派生物發生直接、間接的“神秘接觸”而導致受孕伏羲與后稷的誕生便是如此。
《易·系辭》引用《帝王世紀》的說法:有巨人從沼澤處過,留下有了很大的腳印,有個名叫華胥的女子,把腳踏了巨人的足跡,便生下了伏羲。后稷的母親名叫原,也是踩了巨人的足跡,才生下了后稷。也有學者認為,姜女原所履巨人足跡為熊跡,據《周祖先以熊為圖騰考》一文研究,姬字的右半部分原象“熊跡”之形,因此,周人才以熊為圖騰,以姬為氏。
2
圖騰感生的另一種傳說,是女性無意吞食某種圖騰而導致受孕,此類圖騰多系植物或動物的蛋。禹母因吞食薏苡而生禹,簡狄因吞食燕卵而生契。
據《論衡·奇怪篇》記載:“禹母吞薏苡(車前子,一種植物)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契母吞燕卵而生囗,故殷姓曰子”。這兩段文字都是吞物感生的史實:禹的母親因吞食了薏苡,于是受孕而生下了大禹,故夏人以薏苡為其圖騰,并以“姒”為姓;商的祖先契因為其始祖母簡狄吞食玄鳥(燕子)的“子”(卵)而生下了契,故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并姓“子”。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指此事。
從學者們總結出的種種傳說不難看出,原始初民將生育看成是圖騰的神秘力量作用于女子的結果,是某種天意的表現。他們把圖騰視為始祖母的原配男根,對其頂禮膳拜。并把圖騰物的名謂作為本氏族部落成員共同擁有的符號標志。
對于“姓”字,先祖當年造字時是頗有一番講究的。“姓”由“女”、“生”二字組成,《說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故,姓者,女生也。“姓”所要確認詮釋的乃是女性始祖因何而生子的問題。
其實,圖騰崇拜的內涵之一就是,氏族及個別成員都須采用圖騰物成自己的名字,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部族的標記,而后是部族的名字,最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于是,不同氏族部落的全體成員頭上,都頂有一個代表他們本部落的名稱或符號,當部落與部落之間發生交往時,這一名稱就成了他們區別性符號;當部落與部落間發生戰爭,或流落他方時,這一名稱就無疑產生了精神紐帶作用與強大的凝聚力量。久而久之,圖騰名稱就逐漸演化成了同一氏族的共同標記——姓。
現已有學者根據甲骨文、金文和楚國的《鳥蟲書》,以及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創作出“中華姓氏圖騰”,把每個姓氏的圖騰都以繪畫形式表現,并配上各種解釋。
趙姓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圖形組成。肖是玄鳥燕子的象形。伯趙氏以玄鳥為圖騰,故趙從“肖”。
李姓的圖騰由虎、木、子三部分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鳥族的圖騰,子是鳥卵,象征后代子孫。
劉姓是由一位長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氣到達地球的運行規律,簡作“留”,后變為“劉”。本義是掌管測定春分點的氏族。
張姓的圖騰像一個人手持蓋天圖。他手中所持的“弓”表示太陽經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弦”為地平線,代表日夜的分界線。
對于各姓氏圖騰的解釋聽起來盡管離奇,且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的姓氏與圖騰有著直接的關聯。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和愛心的起點。
孝,是內心的一份敬和愛、是內心的一份牽掛和關懷,在于心中是否有老人、有家庭,是否把老人放在首位。
忤逆父母,打罵父母,遺棄不養是大不孝;老人辛苦賺錢給孩子,供孩子上學,孩子在外面卻大吃大喝、穿名牌、高消費,不考慮家庭的經濟情況,不顧及父母的難處和辛苦也是不孝;心中不想老人,不掛念老人,只顧小家,不顧大家也是孝心不圓滿。這一種情況是最為普遍的,許多孩子也不是完全不孝不管父母,但只是在可有可無的程度,關心自己遠遠的勝過關心父母。
老人的心在孩子身上,家庭的希望全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的心有多少在老人上面?這是令人擔憂的一個普遍問題。
現在年輕的一代成了家,忙著經營自己的小家,又開始培養自己的孩子,大多是在營養、學習才藝方面下功夫,卻疏忽了最基礎、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孝道教育。如果自己不孝養父母,自己的孩子也同樣會不孝養你,從自己開始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澆花要澆在根上,育人要育在心上,孝心就是一個人的福根。
3
家道、家風、家教其實就是延續孝道,是以孝為中心的敬人愛人、誠信守禮的為人之道,處事之道。是家庭中上一代給這一代,這一代給下一代傳承的以孝悌忠信、德善為基礎的道德風尚。
有的孩子抱怨父母老實,沒有錢,也沒有地位。孝是沒有條件的,德行與學歷地位沒有直接關系。父母祖輩吃苦、善良、忍耐、為官清廉、親近圣賢、修行修德等一切的善行都是為子孫后代留德、積陰德,這就是給后代最好的財富,如果子女不孝,抱怨父母,就繼承不了這份財富。
所以,要讓自己的孩子真正幸福、家業有傳承、基業能長青,就要培養孩子的孝心,要培養孩子的孝心,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躬行孝悌之道,要為后代多積陰德。
司馬光:“積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給子孫,用陰德來庇蔭子孫,惟此才真正是替子孫著想。”
人生幸福離不開祖上的福報和庇蔭
孝是延續家業興旺、繼承祖上福報的直接通道。
孝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福根。
孝斷了,福根就斷了。
本文資料和圖片部分源于網絡,如涉侵權,敬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以保障版權方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