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少數(shù)民族之壯族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8-07-11 11:06:58編輯:wuxing 當前位置:首頁 > 姓氏文化 手機閱讀
少數(shù)民族之壯族
  壯族(壯文:Bouxraeuz,英文:Bourau),舊稱僮(zhuàng)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于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qū)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qū)。
  1965年10月12日,根據(jù)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并征得壯族人民的同意,由國務院正式批準,把僮族的“僮”改為強壯的“壯”字。根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壯族總?cè)丝跀?shù)為16926381人。

分布
1.中國
  壯族在中國的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qū),共有1420.71萬人(2000年),占壯族總?cè)丝诘?7.81%,主要聚居于南寧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來賓市、貴港市等地。
  另外,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有98.1萬人(2000年),散居在云南省其他地區(qū)的有12.9萬人(2000年);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有4.2萬人(2000年),另有4000余人(2000年)居住在與連山毗鄰的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xiāng);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有1.6萬人(2000年);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有5000余人(2000年)。
  壯族居住的地方,基本上連接成一片,大部分聚居,也有相當一部分和漢、瑤、苗、侗、仫佬、毛南、水等族雜居 。
2.越南
  壯族是跨境民族,除中國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與中國相鄰的地區(qū)。根據(jù)在越南居住時間的不同,識別為岱依族和儂族,統(tǒng)稱為岱儂族(Tày-Nùng),語言為岱儂語,文化、習俗、語言與中國境內(nèi)壯族基本相同。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都相邀?!锻拿褡濉酚性侥厢芬雷搴蛢z族的相關(guān)記載。
越南共有54個民族,其中岱儂族人口總共270萬(2013年),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隨著中越壯族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和深入,諸如天琴(壯文:den,越南文:then)等民族藝術(shù)形式逐漸在兩國發(fā)揚光大。
飲食
  壯族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發(fā)達,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種多樣,有蒸、煮、炒、燜、炸等,各種米飯、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湯圓等,是壯族人民日常喜愛的食品。如果摻和其他材料,還可以制成許多更加味美營養(yǎng)的食品,如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飯”等。
  居住在干旱山區(qū)的壯族,由于不宜種植水稻,則以玉米為主食。
  壯族人民喜食水產(chǎn),魚蛤螺蚌,皆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蟬、蛇、禽、獸,也是壯族人民的日常佳肴。
  嚼檳榔是壯族的傳統(tǒng)習俗,今廣西龍州等地的壯族婦女仍有此喜好。有些地方,檳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建筑
  壯族住房多數(shù)與當?shù)貪h族相同。廣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區(qū)的壯族村寨,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tǒng)住房形式“干欄”,又稱“麻欄”。分上下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關(guān)養(yǎng)牲畜和存放雜物。
  這種住房形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住房特點,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因為它具有適應于南方山區(qū)地形、氣候和預防毒蛇猛獸侵擾的優(yōu)點,所以一直延用到現(xiàn)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德保、靖西、巴馬等地方的房屋雖然已經(jīng)朝著現(xiàn)代居室方向發(fā)展,為磚石或鋼筋混凝土構(gòu)造,但一些房屋的結(jié)構(gòu)還保留著干欄的基本特征。
  龍勝各族自治縣的龍脊壯族聚居區(qū)的“干欄”式建筑,是保留至今最為完整的。
服飾
  壯族的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在桂西鄉(xiāng)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如廣西西北部,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lǐng)、左衽、繡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繡花圍腰,下身穿褶裙和繡花鞋,喜戴銀首飾;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至今仍穿著無領(lǐng)、左衽的黑色上衣,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寬腳褲子。
  古代壯族曾流行過文身、鑿齒等習俗。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就曾提到柳州峒民(壯族古稱之一)盡是文身人。宋代史書《太平寰宇記》也記載說今貴港市一帶的婦女出嫁時要鑿去一顆牙齒,古稱“鑿齒”。現(xiàn)在,這些風俗只在偏遠的局部地區(qū)有零星流傳
 

姓氏文化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