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之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語:???????????????,西里爾字母:Монгол ?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于相對顯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名稱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以東胡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稱,后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游牧部落,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蒙古”一詞是“忙豁勒”的音變,最早見于唐代,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后來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許多同音譯名。“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于元代文獻。
“蒙古”意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語中,“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的意思。也有人認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

經濟
蒙古族早期的社會經濟主要是狩獵與游牧,直到13世紀,蒙古族仍然有“圍獵“的習俗。在相當長的時期里,畜牧經濟是蒙古族主要的社會經濟門類。直到16世紀,在河流兩岸有條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發展了畜牧飼養與農業混合的農耕經濟。到20世紀初,各地蒙古族的區域經濟可分為畜區、農區、半畜半農區。

文化
民族圖騰
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有狼、鹿、熊、牦牛、鷹、天鵝、樹木等等?!睹晒琶厥贰烽_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馬蘭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蒙古民族也崇拜龍,還有的部族有樹木圖騰崇拜、牦牛圖騰崇拜等等。各種圖騰神話反映了蒙古民族特點及與北方各民族、特別是阿爾泰語系各民族神話的許多共通之處,體現出他們之間相互交融的密切聯系。
狼圖騰
蒙古民族的狼圖騰最早只是古代乞顏部落孛兒只斤氏的圖騰,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記載。經過數百年的演繹,狼圖騰被人們當成了整個蒙古民族的圖騰。 [16]
《蒙古秘史》開篇明確寫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蒼色狼)和妻子豁埃馬蘭勒(白色的鹿)一同過騰汲思海來至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反映了唐代末期,兩個以狼、鹿為圖騰的蒙古部落姻族從額爾古納河西遷的重要史實。而《國語·周語》記載:“穆天子西狩犬戎,獲其五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史學家翦伯贊考證:“白狼白鹿是當時的氏族”。
《蒙古源流》記載,成吉思汗在圍獵中特降旨對“郭斡瑪喇勒”(草黃母鹿)和“布爾特克沁綽諾”(蒼色狼)這兩種野獸放生,可見是作為神獸加以愛護的?!抖嗌C晒攀贰酚涊d,窩闊臺將一頭狼放生希望為自己增壽,不想狼卻遭“獵犬群起嚙殺之”。窩闊臺當時就覺得這是個不祥之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

鹿圖騰
蒙古薩滿認為鹿能顯靈,可以驅魔鎮邪。內蒙古巴爾虎、察哈爾、科爾沁等地區薩滿巫師所戴的帽子都用鐵皮制成鹿角加以裝飾,所用的青銅鏡和法鼓也都刻畫著鹿的形象,說明蒙古先民、特別是森林狩獵民曾以鹿為圖騰神靈。
鷹圖騰
科爾沁右翼杜爾伯特烏爾圖那蘇貝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薩爾的第二十七世孫,他們的氏族自稱是鷹氏族,各代的長子、長孫都以各種鷹來命名。
據《蒙古秘史》中記載,成吉思汗10世祖的小兒子孛端察兒蒙合黑,被4個哥哥拋棄后,走投無路時曾靠一只鷹捕獵維生,他的后人孛兒只斤氏就把鷹視為救命恩人,當作保護神敬奉起來。而鐵木真在稱汗之前,曾被他的“安達”(兄弟般的摯友)札木合所陷害,也是一只獵鷹救了他。
蒙古薩滿傳統認為,海東青是天的神鳥使者,它受命降到人間和部落頭領成婚,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孩,把她培養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渥都根”(女巫師)。而布里亞特的薩滿神話傳說中,男薩滿的最早化身也與鷹有血緣關系。
熊圖騰
布里亞特和達爾哈特人常稱熊為祖先、神圣的,稱呼熊“斡拖葛”,意思是長者、老人,他們認為人是從熊變來的,并直呼熊為祖父、父親、祖先,這正是人們把熊看成與自己有血緣親屬關系的表現,所以才用相應的親屬稱謂稱呼它們,像親屬一樣對待它們。達爾哈特人在獵熊時遵循一套非常特殊的習俗和禮儀,如公熊四季均可捕獵,母熊則不然,要等到它生養了小熊,春天走出洞穴之后才開始捕獵等等。
捕捉熊以后,分吃熊頭肉,似是古代原始人“圖騰圣餐”習俗的遺留。在原始人看來,用圖騰的血和肉作為圣餐,更能鞏固他們與圖騰的親密關系,重新獲得圖騰的靈威。

建筑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柵撐桿、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鬃繩等部件構成。
蒙古包在《史記》、《漢書》等漢語典籍中,被稱作“氈帳”或“穹廬”。在蒙文典籍里被稱為“斡魯格臺格兒”,意為無窗的房子,現代蒙古語則稱“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為圓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滿語。滿語稱蒙古人住的這種房子為“蒙古博”,“博”意是“家”的意思,“博”與“包”音近,因此,蒙古包則作為一種譯音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