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誡子學稼
作者介紹:林則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自幼聰穎,才華出眾,十三歲考中秀才,二十歲考中舉人,七年后又考取進士。道光十七年由江蘇巡撫升任湖廣總督,厲行禁煙,成效卓著,后來被任命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揭開了中國反帝斗爭的第一頁。著有《林文忠公政書》。
字諭聰彝兒:爾兄在京供職,余又遠戍塞外,惟爾奉母與弟妹居家,責任綦重,所當謹守者有五:一須勤讀敬師,二須孝順奉母,三須友于愛弟,四須和睦親戚,五須愛惜光陰。爾今年已十九矣,余年十三補弟子員,二十舉于鄉。爾兄十六入泮,二十二登賢書,爾今猶是青衿一領。本則三子中,惟爾資質最鈍,余固不望爾成名,但望爾成一拘謹篤實子弟,爾若堪棄文學稼,是余所最欣喜者。蓋農居四民之首,為世間第一等最高貴之人,所以余在江蘇時,即囑爾母購置北郭隙地,建筑別墅,并收買四圍糧田四十畝,自行雇工耕種,即為爾與拱兒預為學稼之謀。爾今已為秀才矣,就此拋撇詩文,常居別墅,隨工人以學習耕作,黎明即起,終日勤動而不知倦,便是長田園之好子弟。至于拱兒,年僅十三,猶是白丁,尚非學稼之年,宜督其勤懇用功。姚師乃侯官名師,及門弟子,領鄉薦,捷禮闈者,不勝僂指計。其所改拱兒之窗課,能將不通語句,改易數字,便成警句。如此圣手,莫說侯官士林中,都推重為名師,只恐遍中國,亦罕有第二人也。拱兒既得此名師,若不發憤攻苦,太不長進矣。
前月寄來窗課五篇,文理尚通,惟筆下太嫌枯澀,此乃欠缺看書工夫之故。爾宜督其愛惜光陰,除誦讀作文外,余暇須批閱史籍;惟每看一種,須自首至末,詳細閱完,然后再易他種,最忌東拉西扯,閱過即忘,無補實用。并須預備看書日記冊,遇有心得,隨手摘錄,茍有費解或疑問,亦須摘出,請姚師講解,則獲益良多矣。
——節選《林則徐家書》
【譯文】
寫信告訴聰彝兒:你兄在京供職,我又遠戍塞外,只有你侍奉母親,與弟妹住在家里,責任很重,應當小心遵守的有五個方面:第一必須勤于讀書、尊敬老師;第二必須孝順侍奉母親;第三必須對弟弟友愛;第四必須對親戚和睦;第五必須愛惜光陰。你今年已十九歲了,我十三歲就補弟子員,二十歲中了鄉舉。你兄長十六歲考中秀才,二十二歲鄉試考中,而你現在還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本來三兄弟中,只有你天資最差,我固然不指望你成名,但希望你成為一個守規矩的厚道老實的子弟,你假如舍得棄文學農,是我最高興的了。因為農居四種百姓之首,為世上第一等最高貴的人,所以我在江蘇時,就囑咐你母親購買了北郊的空地,建筑了別墅,并收買了四圍糧田四十畝,自己雇工耕種,就是為你和拱兒學種田打算的。你現在已經是秀才了,就到此為止,丟開詩文,經常住在別墅里,跟隨工友學習耕作,黎明就起身,整日勤奮勞動而不知疲倦,就是總管田園的好子弟了。至于拱兒,才十三歲,還是沒有功名的人,也還不是學種田的年齡,應該督促他勤勤懇懇地用功讀書。姚師是達官貴人的名師,他的學生受領鄉里舉薦、捷登科場考試的,是數不勝數的。他批改拱兒的功課,能將不通的語句,改換幾個字,就改成簡練而涵義豐富深刻動人的句子。像這樣出手不凡的人,不要說達官貴人們都推重他為名師,看來,全中國,也少有第二個了。拱兒既然有了這樣的名師,如不發憤苦攻學問,就太不長進了。
前月寄來五篇所做的功課,文理還算通順,只是文筆嫌太枯澀,這是看書工夫欠缺的緣故。你應當督促他愛惜時光,除誦讀和作文外,多余空暇必須批閱史書;只是每看一種,必須從頭至末,詳細讀完,然后再換一種,最總東拉西扯,讀過就忘,不講實效。并須預備看書目記冊,遇有心得,隨手摘錄,如有費解或疑問處,也須摘出,請姚師講解,那么獲益就很多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