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書法之:《上下結構》
我們在平時練字的過程中,有很多上下結構字不能找到明顯的"主筆",是不是就可以隨便書寫了呢?通常情況下這些字都是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的合體字,如"慧"、"替"、"昌"、"冒"、"費"、"易"、"累"、"急"、"思"、"緊"等。在安排結構時,很難找見"主筆"就要有意識地在字中處理一些寬的部分和窄的部分,從而讓字中的上下部分有大小區別,避免死板。
圖一
冒的上面的扁曰要“壓扁”,下面的“目”要瘦長;“費、旨”的上半部也是同樣,“百、言”等的橫要寫長.
相反,“總、息”的心字底要寫扁,上面的部分占的高一些。“昌、易”的字頭要寫“窄”或寫小。
圖二
這種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由左右兩部分組成,上面的部分要控制高度、在寬度上取勢,下面的部分則要保持高度的勢態。
相反,下面的一行字則要將下面的部首“壓扁”。
圖三
這部分第一行字和上面圖二第二組的字有相似之處,而這組字應該是頭稍寬。
下面的一行基本是屬于正三角形的字,上窄下寬。(寂的寶蓋不宜太寬)
中間寬的字應該讓“腰”部的筆畫左右舒展;中間窄的字,應該讓“腰”部的筆畫收緊。
掌握了以上訣竅,還要學會靈活運用到實際的書寫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