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本溪:賈氏27位子孫著書傳家風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9-01-23 17:26:51編輯:網絡 當前位置:首頁 > 姓氏文化 手機閱讀

本溪:賈氏27位子孫著書傳家風

  本溪市溪湖區歪頭山鎮柳峪村的賈氏子孫,如今分布在省內外各地,但他們齊心協力,經過3年的用心打磨,寫出了一本27萬字的《親情集錦》,8月24日由遼寧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通過一點一滴記憶匯成的長河,我們看到的是一對優秀的父母,一個有愛的家庭。這個大家庭,呈現給人的是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留給子孫的是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不久前,這個大家庭被本溪市文明辦推薦參評“遼寧省文明家庭”。

  本溪市溪湖區歪頭山鎮柳峪村賈氏家族的祖上是“闖關東”中的一員,第二代是兩個兄弟,分別生有二子,第三代就是四個兄弟,到曾任30年鎮中心學校校長的賈慶德老人,已經是第四代了。

  賈家第五代、《親情集錦》主編賈福玉對四位爺爺的記憶,是關于保護墓地樹木的故事。這四位爺爺有個共同的理想,在家族墓地上多栽樹,上慰祖先,下庇子女,以至濃蔭茂密。后來,有人到墓地偷伐了一棵樹,一貫待人寬厚的四位爺爺為此大發雷霆。

  2008年,由于政府征遷,賈慶德老人作為第四代唯一健在的老人,在86歲高齡響應政府遷墳號召,自任總指揮,委托兒孫盡心竭力,于是新的墓地完美落成。如今,這個大家族的人口已達200余人,其中第六代賈冰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后,在部隊醫院升至團職,轉業后成功轉型為醫療企業經營者;第七代賈承潤6歲時就獲得了全省少兒英語大賽第一名。

  2013年9月,賈慶德老人去世,享年92歲。兩年以后,96歲高齡的老伴曲瑞芬無疾而終。他們的6個子女思念之余達成共識:將兩位老人留存在他們心中的家風家教故事寫出來,留給家族,傳給后代。他們從2013年開始動筆,文稿在家族中傳閱時,又得到堂兄弟及晚輩20多人響應,最后共有27人參與撰寫,《親情集錦》由此而成。

3.jpg

  小時候躺在炕上,聽媽媽背誦“人之初,性本善”

  賈家子女中沒有人專門從事文字工作,但回憶文章篇篇寫得豐富感人。他們的父親賈慶德是有“國高”學歷的人,曾多年擔任鄉村中心學校校長,且書法、繪畫、剪紙、中醫樣樣精通,他們的母親也讀過兩年私塾。

  賈家六個子女聚在一起,總是憶起童年、少年時期的快樂時光。那時,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躺在熱乎乎的大炕上,聽媽媽背誦“人之初,性本善……”“大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媽媽的私塾底子,加上記憶力驚人,向孩子們傳遞了很多傳統文化;媽媽忙家務的時候,孩子們有時放聲歌唱,有時背誦詩詞。在愛的沐浴下,他們在貧困中保有人性,寒冷中等待陽春,精神世界豐富而溫暖。

  賈家父母注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團結合作。賈慶德有句口頭禪,叫“齊下火龍關”。家里那塊地,每年都種各種各樣的蔬菜。春天,父親在河邊扶犁杖喊口令,兄弟姐妹幾個在前邊拉,個個像小牛犢子似的把繩子拉得緊緊的,大的拉中間,小的在兩側……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賈家卻把“大件”都置辦齊全了。早在1961年,全家總動員,天天去摟草,把方圓一公里地的草都摟回來,然后把草當飼料賣,攢了120錢元,買了一臺“宇宙”牌收音機;1962年,賈家把養的豬賣了,給大女兒買了一塊“上海”牌手表;1963年,又賣一頭豬,買了一輛自行車……

  母親陪嫁的一件毛衣,全家人都穿過

  二女兒賈萍至今不忘那件傳家寶,那是母親結婚時娘家陪嫁的一件紫紅色對襟和尚領毛衣外套。在上世紀30年代,那件毛衣外套是很闊氣的穿著。但媽媽只穿了幾天,就給當時一直在外學習工作的丈夫穿上了。后來這件外套倒壟織成了套頭毛衣,大女兒、大兒子分別穿過。之后又一次倒壟,給下邊的三個兒女接著穿。等到“老疙瘩”賈福玉穿的時候,已經織不成一整件毛衣,只能織成一件毛背心。

  一件毛衣全家人穿,愛也在這個家傳遞著。

  在賈家六子女的腦海中,有太多與愛有關的深刻記憶。他們的父母在最困難時期,總是把好吃的先留給老人,然后是孩子,最后才是自己。

  大女婿劉德君至今難忘那條毛料褲子。1964年,正在做婚前準備的他,被未婚妻和準岳父帶到市內的老聯營公司,來到高檔服裝柜臺。這樣的柜臺冷冷清清,少人光顧,因為最便宜的毛料褲子也得三四十元,而準岳父一個月的工資才62元,是一家九口(當時賈慶德的父親還在世)的生活費,而且兩位老人一直過著精打細算的清貧日子,怎么可能買這種褲子呢?但是他想錯了。在問過他喜不喜歡之后,賈慶德當即拍板,拿出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買了一條51元的毛料褲子——就是他后來當新郎時的著裝。劉德君說:“父愛無言,一條毛料褲子,一顆疼愛女婿的心,一本傳授給兒女的教科書。”

姓氏文化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