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宗祠:吉祥文化的象征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9-03-22 17:13:39編輯:蕾格格 當前位置:首頁 > 姓氏文化 手機閱讀

 宗祠:吉祥文化的象征
1553246395599923.jpg

       明嘉靖后,民間設立宗祠被官方準許。此后幾百年間,宗祠的建設和發展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蘊含著文化和歷史因素,已經被許多學者論述,但是專門論述宗祠與吉祥文化關系的文章相對較少。文章就準備把宗祠作為吉祥文化象征加以闡述,從三個方面探討其中的文化意蘊。
     何謂宗祠,其基本含義就是族人祭祀祖先或民眾祭祀先賢的場所。何謂吉祥,據《辭源》解釋:美好的預兆。唐代成玄英認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故而,吉祥文化就是“人類向往和追求吉慶祥瑞觀念的反應”①。那么,宗祠又是如何體現吉祥文化,傳承吉祥文化意蘊的呢?

1553246440415751.jpg

根文化:天佑宗族的吉祥象征
      根文化是中國人立身的根基,是構建中國文化的最基本要素,是我們區別于異邦人的最直接證明。就宏觀角度而言,根文化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亡,也關系到文化命脈的賡續;從微觀角度而言,事關個人事業前景、家族的繁衍和血脈的維系。中國人特別重視尋根問祖,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由此,祖先崇拜也成為我們民族心理的重要方面。古人將宗祠作為祖先靈魂的安居之所。宗祠也在古人心目中,成為天佑宗族的吉祥象征。
 
      中國的倫理是建立在人際關系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特別講究人際關系的和諧。這不僅涉及現世生活的種種人際關系,也喻示著生者與先人之間存在的某種密切的聯系。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朱熹的解釋就是要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后來也引申為謹慎從事,追念前賢。古人認為,唯有如此,民風民俗才能夠淳厚??梢?,尊敬逝者,就是傳統孝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爆F世生活的短暫,才使古人認真思考身前身后的問題。宗祠實際上蘊含著古人兩層含義,一是期盼上天庇護先人靈魂,一是希望先人能夠保佑宗族。祈求祖先護佑,成為古人心靈的渴求。建立宗祠就成為生者溝通逝者的重要手段,祠堂由此成為祖先靈魂的居所。宗祠對聯則表達了宗族先人的偉業豐功,期望以此來激勵后人追奉先人。如毛澤東主席故鄉的毛氏宗祠對聯“注經世業,捧檄家聲”,就表達了要毛氏后人傳承讀書注經、溫文儒雅的家風的愿望。

1553246472485231.jpg

建筑布局與空間的吉祥構造
      古人十分重視宗祠的修建,清代林枚在《陽宅會心集》中就指出“君子營建宮室,宗廟為先,誠以祖宗發源之地,支派皆源于茲。”所以,一般的宗祠選址和建造都很講究。
 
       宗祠的選址。一般宗祠往往選擇在村落市鎮的中心區域,以此來突出宗祠地位的重要。當然,也有的宗祠會選擇在村落的邊緣,或者在村落之外。但是,無一例外的是,宗祠地址的選擇必定占據風水地理優勢,是古人眼中所謂的風水寶地。尤其以太師椅地形最佳,最好是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其實拋卻迷信因素,古代風水理論強調居室的自然環境要素,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宗祠的選址,就往往占據有利的地勢,因為這事關宗祠的綿延發展大計,必須有上佳地勢方可建設。
 
       宗祠的布局和內部構造。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地理與民情迥異,所以各地宗祠的建筑形制不太一樣,極具地域特點。但祠堂作為宗族的象征,整體上建筑特色是富麗堂皇、蔚為壯觀,外人來到村落,一眼就可以辨別出宗祠與普通民居的區別。宗祠建筑樣式大體可以分為民居式、廟宇式、天井庭院式和園林式。一般為多進式建筑,當然也有一進式。
 

       祠堂通常會有堂前廣場,根據祖上功名和德行,同時會立牌坊,牌坊的存在實際上是宗祠的附屬與延伸。牌坊的形制一般以功德、世科類最為明顯,主要是顯示族內曾經擁有的權勢和威嚴。祠堂正門通常是氣派壯觀,形制宏大。門樓上一般會有匾額,誠如有人所言,匾額是古建筑的必然組成部分,相當于古建筑的眼睛。宗祠的匾額一般延請名流顯宦所書,甚至有名望的家族會有御賜匾額。
 
       宗祠院內建筑因為進數不同,所以會有所不同,但是祠堂一般由大門、影壁、天井、明樓、正廳、享堂等組成。祠堂的核心部分就是享堂,一般莊嚴肅穆,大氣磅礴。有的祠堂還建有戲臺,園林,供族人觀戲休閑之用。在祠堂的建筑審美風格方面,南北各不相同。如建于清代的江蘇惠山地區的王恩綬祠,吸取了江南園林建筑的特點,有極強的審美觀賞價值。廣西賀州市賀街鎮的李氏宗祠,具有江南園林風格,建筑面積四畝許,日字型布局,自然大方,取與日俱進,同日光華之意。
 
       宗祠內部空間的裝飾,也充滿極高的藝術美和濃郁的吉祥文化特色。有學者在論述安徽俞氏宗祠時指出,俞氏宗祠宛如藝術博物館,幾乎無木不雕,極盡考究之事。尤其是該宗祠大木結構上題材繁多有絕不雷同的圖案設計,造型藝術的高超讓人嘆為觀止。②再如湖南湘潭白石鄉尹家沖村尹氏宗祠,該處的木雕由藝術大師齊白石設計。據說這是齊白石在做木匠時期所創作的木雕之最后作品,藝術水準毋庸置疑。宗祠雕飾往往會有如下吉祥意象,如龍鳳、麒麟、靈芝、異獸、花鳥、魚蟲等。在人物造型方面,則往往會選擇神仙、壽星、先賢、名人等。仔細觀察宗祠細部裝飾,往往會有巧奪天工的感嘆,更會體會到修宗祠者想要傳達的吉祥意味。所以有學者認為,“大氣莊重,生動吉祥,敬宗立德無疑是傳統審美的崇高境界,也是東方文化的根本特征,今天,仍不失其奪目的光彩?!?br/>

1553246531362352.jpg

宗祠的社會功能
       宗祠除了擁有“崇宗祀祖”的功能外,用途還是非常廣泛的,具有十分強大的社會功能。
 
       宗祠作為宗族的象征,起到凝聚族眾,萬流歸宗的向心作用。所以,收族是宗祠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收族就是將散落在外的本宗族成員重新納入宗族體系,使其認祖歸宗。家族認同,是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由家族走向國家,從而形成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在中國,愛國要從愛家開始。
 
       保護族人,守望相助,起到在本宗族內部扶危濟困的慈善功能。在封建時代,尤其小農生產條件下,個體農民往往很難保護自身的安全,只有凝結成團才有可能更加有效的存活,這個已經不僅僅是血緣紐帶的需要了。鰥寡孤獨廢疾者,可以得到宗族的幫助。一些窮苦的族人還可以住在宗祠里面,看護宗祠的同時,得到宗族的庇佑。族田義莊就是這種事業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除了幫扶弱者外,還有抵抗外侮,維護整個宗族安全的作用。宗祠往往是此類事物的中心場所。
 
       宗祠宣揚教化,制定族規族約,處理宗族內糾紛,是敦睦族親、懲惡揚善的場所。宗族往往會在宗祠宣讀族規鄉約,借以約束族眾,教化宗族。不少宗族內糾紛,如爭產、不孝、奸淫等,也往往會在宗祠內部處理。我們應該看到,宗祠有著補充、細化與完善國家法制方面的功能,可以起到敦睦族親、懲惡揚善的作用,有不小的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由此,它成為大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小型教化體系,我們應該肯定其正面的社會功能。當然,宗祠所代表的封建族權的殘酷性也不容回避。
 
       宗祠是族眾舉辦婚喪嫁娶等日常重要事務的場所,進而成為宗族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一些宗族在結婚時,男女雙方都會圍繞宗族作為中心場所展開。女方必須向本家宗祠匯報,表明有本家姑娘要出嫁外族的意思。男方也必須帶領新婦向宗祠祖先匯報,同時也讓族人認可這樁婚姻,含有入譜的意味。如若不被認同,這對夫妻就很難融入當地以宗族為中心的社會生活。許多宗祠修得很大,可以容納成百上千人,所以像婚嫁這樣的大型活動,需要族內成員普遍參與的事項,往往會在宗祠舉行。除此之外,演戲等活動也會在宗祠舉行,一般的宗祠內部往往建有戲臺,宗祠成為娛樂空間。不少地方還把宗祠當做消閑納涼、社交活動的中心。由此可見,宗祠往往成為村落社會活動的中心。

       宗祠具備倡學功能。不少宗祠特別宣揚耕讀,希望本宗族的成員能夠讀書顯名,光宗耀祖。在祠堂中,往往獲取功名的人會被特別彰顯。在祠堂前面的廣場上,狀元等科舉功名獲得者往往會樹旗桿,以示尊崇,同時激勵后人。很多宗祠實際上還辦有族學,用來資助族內貧困但向學的子弟讀書。倡學功能為推動古代社會的民眾教育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宗祠建筑作為我國古代建筑的重要類型,除了外部形制傳達的吉祥象征之外,其中內部所蘊含的吉祥精神也是難以忽略的。因此作為華夏后人,我們有必要大力挖掘、弘揚宗祠中所傳達的吉祥文化意蘊,從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祥和。

— — 常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 —


姓氏文化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