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學生為中心”?時隔20年,大衛·紐南教授更新了它的概念
來源:21英語網 2018-07-20 21:10:32
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更好地學好英語?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角色是怎樣的?這是中國廣大中小學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英語教育的需求,而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學模式逐漸在中國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這種模式是否完全適應中國語境?是否像某些老師所憂慮的那樣,這種模式“理論上很不錯,但實際上卻行不通”?香港大學名譽教授、阿納海姆大學杰出教授、世界英語教師協會1999-2000主席大衛·紐南(David Nunan)在會上回顧了這種模式,同時提出了新的觀點。
什么是“以學生為中心”?時隔20年,大衛·紐南教授更新了它的概念

大衛·紐南教授回顧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提出了新觀點。(攝影:中國日報 高爾強)
在“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傳統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英語教學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因此,一言堂、滿堂灌的情況很常見。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自己思維的空間,只能被動地聽,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
與之相對的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目前已被主流英語教育界廣泛采用。紐南教授評價這種模式時表示:“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什么,怎樣教,何時教,怎樣評都應根據學生的情況決定。”
換句話說,這種模式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自主尋找知識答案,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形成學習結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直接傳遞知識,而是采取幫助和指導的方式,讓學生有充分自主,去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學習活動。
但是,紐南教授同時還指出,以學生為中心不是完全的放任自流,它的關鍵概念在于“文本和任務的真實性、學習者的自主性以及課堂之外的語言學習”等,強調對學習者學習策略和自主性的培養。
紐南教授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也作了詳細解說。他解釋了“分析型”和“綜合型”兩種教學大綱的不同,同時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大綱應該為“分析型”,而課程設置的前提則是要調查和了解學生的需求。
紐南教授的發言獲得了與會者的贊同。來自一線的教師和教研員紛紛表示,紐南教授的講座令人受益匪淺。
目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靈活運用知識、提高英語素質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效果,紐南教授的發言無疑將為英語教學界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