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在古代,生男孩生女孩的叫法不同(漲知識)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8-12-11 17:51:32編輯:蕾格格 當前位置:首頁 > 漲知識 手機閱讀

在古代,生男孩生女孩的叫法不同(漲知識)

1544521525471450.jpg

在中國古代,生男孩名曰“添丁”,生女孩曰“添口”,有何說法?

添丁添口這個說法具有非常濃厚的歷史色彩,里面包括的內涵很多,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丁口這個詞,主要和古代朝廷的賦稅徭役制度密切相關,也和歷代丁口稅,丁口簿,丁口錢,丁口捐等階段性政策具有邏輯上的延續關系。
傳統中國是要收人頭稅的,自秦漢起,按田地、人丁、戶籍征收賦稅,包括了實物形式、貨幣形式、力役形式三種。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頒布了“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命令地主和有地農民自報占有土地數,按定制繳納賦稅。到了漢代時期,朝廷既要收田租,又出口賦,雙軌并行(《漢書·食貨志》)。
也就是說,朝廷編戶齊民體制內的成年人,以戶為標準,按照人頭來計算收人口稅(丁口稅),根據土地多寡收土地稅(地稅)。如果成年女性沒有土地的話,則只收口稅,不收地稅。有土地的丁女,一切照常。

1544521577945389.jpg

圖為人丁戶口清冊

另外在漢代,除了口賦,還收算賦,也是人口稅的一種,規定口錢是未成丁的人口稅。比如漢武帝時期,民三歲以至十四歲,出口錢人二十三。
自唐代之后,繼承了魏晉南北朝計畝而稅、計戶而征的做法,受田丁男才交稅,在均田制框架下,丁男(二十一歲為丁男)和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各受田一百畝,其中八十畝為口分田,二十畝為永業田,需要按時交稅。

隋唐時期,中國的賦稅制度才基本完善和定型下來。但是,也有很多曲折,比如兩稅法之后以丁戶為本的租庸調法就不再適用了。
田賦的說法,一度也叫戶賦,意思也有變化。其中田是指按田地征收的田租,最初賦是由軍賦代金轉變成的人頭稅,相當于不服兵役給朝廷的補償,叫口賦。晉武帝在280年頒布了《占田令》,其中就規定:
丁男(十六至六十歲)按五十畝繳田租,丁女按二十畝繳田租。如戶主為次丁男(十三至十五歲,六十一至六十五歲)按二十五畝繳租。

在古代社會,由于土地相對稀缺,是農戶最大的資產,因此土地分配大多以男性數量為標準,故而丁指代的是能擔任賦役的成年男子,與當時土地制度有關。五代時期,吳、吳越、閩、楚的人口稅叫丁口錢,又稱丁錢,丁身錢。

1544521651708139.jpg

宋代的丁口簿籍,用于登記20歲(或21歲)至59歲的男丁姓名,用以攤派差役和丁稅。明代行一條鞭法,征收貨幣地租,人口稅的色彩和人身依附愈發弱勢。
清代有一個轉型。康熙五十一年宣布,以五十年(1711)的丁銀額為準,以后即使額外添丁,也不再多征丁口稅,因此叫作圣世滋丁,永不加賦。
雍正也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到了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以丁糧攤入地糧內合一征收,故稱為地丁,人口稅和土地稅合二為一,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丁銀就完全隨糧起征,成為清朝劃一的賦役制度。
可以說,丁銀和田賦統一以田畝為征稅對象,簡化了稅收和稽征手續,是一個進步。這也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商品經濟活躍,土地稅雖然還是大宗,但是在清代財政中已經占據比較小的比例了。
不過,丁口這個傳統說法的影響很深遠,包括香港以前的住宅改革,新界原居民中的男性后人,也就被稱為是丁,獲準興建的房屋就叫做丁屋,丁有丁權。

丁既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義務。在古代,生下男孩可以分地叫添丁,生女孩為添口,都是傳統制度下的產物。
例如,我們當下經常說的某某家里有幾口人,有幾個勞動力,這個勞動力就可以大致約等于丁,只是不再具備古代的賦稅色彩了。人丁興旺土地多,是普通老百姓最大的愿望。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還有類似于丁糧(對男丁征收的糧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為勞力),丁女(能擔任力役的成年女子),丁奴(二十歲以上的成年奴仆) 等一些派生性說法。



漲知識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