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注意事項介紹
2018寒露是2018年10月8日,農歷八月廿九,星期一。寒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于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時間在公歷每年10月7日~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進入深秋,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從氣候學上看,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
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時10攝氏度的等溫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攝氏度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時可見初霜。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一般已經開始飄雪了。
我國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意思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養生注意事項介紹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 因為寒露過后是真正的冷了,并沒有初秋的燥熱,喜歡穿涼鞋的菇涼們可就要注意了,夏季穿的涼鞋就要收起來了,畢竟足部保暖是很重要的,小心“寒從足生”。
睡前可以采用熱水泡腳,不僅可以防止涼氣入體,還能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后不要再穿夏季的涼爽衣物了,應該適時添衣,尤其是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
當然換季衣服也不宜添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寒露時節,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3、早睡早起
寒露過后,你會發現人體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人們要注意保養陽氣,所以在日常起居上要適當調整。秋季白天越來越短,夜晚也越來 越長,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寒露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4、朝鹽晚蜜
秋季秋燥是總是避免不了的,最好的飲食辦法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秋季皮膚容易干燥,光喝水也不能緩解皮膚脫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呢?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可以緩解皮膚干燥問題。
白天喝淡鹽水,晚上最好喝點蜂蜜水,這也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因此,當秋天來臨之際,最好“晨飲淡鹽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體健康!
5、養陰防燥
寒露后,雨水漸少,天氣會比較干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悅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寒露時節的“燥”跟秋分不一樣,寒露養生最主要的是預防“涼燥”,從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方面入手。
飲食防燥是最有效的,飲食上避免辛辣、熏烤食物,可以多食用芝麻、銀耳、蘿卜、蓮藕、百合等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水果推薦秋梨、荸薺、香蕉等。
6、適當養胃
秋季天氣漸涼,腸胃還不太適應寒冷的刺激,如果不做好防護工作很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秋季養胃主要胃部保暖,這就要求我們適時添衣,不要著涼,夜間睡覺的時候也要蓋好棉被。
7、適量運動
運動是我們一年四季不應少的,在秋季的時候,要是我們可以堅持一個比較適宜的身體鍛煉,不單單是可以給我們的身體上調養肺氣,還可以給我們的身體上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鍛煉有益于增強身體器官的免疫力,提高對疾病的低于能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