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養生必讀
今天是24個節氣中“大暑”的第一天,半個月以后就到了“立秋”。大暑這段時間肯定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不僅白天熱,晚上也熱。大暑以后就是立秋,但立秋并非真的秋天就來了,從氣溫上來講,立秋及之后的處暑,依然屬于夏天,那段時間常有“秋老虎”發威,還會有高溫出現。不過,立秋以后的晚上一般都變得比較涼爽,不像大暑天的晚上那樣酷熱難耐。
大暑為什么最熱
夏天的高溫都是由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形成,從小暑開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活躍,一旦控制,就出現高溫,前段時間的高溫正是如此。所謂高壓控制就是熱氣流在壓力下往下沉,而不是上升,熱量不斷地在地面積聚,白天吸收的多而晚上散發的少,到了大暑的時候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氣最為炎熱。這一現象持續到立秋以后,副熱帶高壓開始南移,晚間的熱量散發增多,才會出現“晝熱夜寒”的現象。
大暑和三伏天的關系
三伏天是我國農歷用來表達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的計算比較復雜,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時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今年的頭伏從7月14日開始,那明天就是20天中伏的開始。有一點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內。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

大暑天的養生之道
大暑天氣候炎熱,空氣中濕度大,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對于一些抵抗力比較差的人來講,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而導致各種夏季疾病的發生,例如疰夏、中暑就是典型的夏季疾病。對于夏季的養生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
1.養生先要“養心”,
俗話“心靜自然涼”,天氣愈熱,心態愈要寧靜。送上一付對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別一天到晚想不開、看不穿地瞎折騰。人生也就是和客觀環境不斷適應的過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淡一點,想開一點,日子也那么一天天地過去。大熱天的,心里再惱火再郁悶,對身體大不利。
2.多休息,多喝水。
睡眠要充足,室內空氣要流通,營造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環境。夏天容易出汗,體內水分散發得快,要及時補充水分。健康專家建議平時就要每天喝8杯水,那夏天更要適當增加,不要到渴了才喝水,一早起來就要喝上一杯涼開水,接著在整個白天要不斷補充。
3.飲食要清淡
絲瓜、冬瓜、黃瓜、南瓜為什么只長在夏天?因為這些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祛火的作用。吃菜當吃時令的蔬菜,什么季節就當吃什么樣的菜,反季節的蔬菜多吃對人體沒有好處。此外在涼拌菜里面加一些姜絲,對身體很有好處。“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是千百年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別忘了能吃就多吃一點。
注意這里說的“清淡”并非少鹽,夏天身體內鹽分流失多,要及時補充,所以夏天做菜,鹽要增加。大汗以后要喝淡的鹽開水,淡和咸是相對的,不要搞教條主義,望文生義,一切從實際出發。
炎炎夏天多喝粥,綠豆粥尤佳。粥有利于補充水分且易于消化,減輕了腸胃負擔。一碗綠豆粥加一盤涼拌菜(加一點姜絲),營養開胃又保健,何樂而不為?
豬肉盡量少吃,現在吃豬肉風險太大,除了瘦肉精、注水肉,現在又發現了高銅豬肉,在飼料中添加硫酸銅,豬肉顏色發紅好看,但對人體危害很大。現在市場對豬肉的監測是一種形式,監測的人都搞不清楚豬肉中銅的含量是多少,那你還是盡量少吃,最好不吃,花錢買中毒,何苦呢?雞蛋、豆腐一樣可以補充蛋白質。

4.大暑節氣喝香薷和藿香茶
香薷有消暑理氣、祛濕解表的功效,大暑時可以喝香荷飲。
即香薷10克,荷葉10克(或鮮荷葉30克),陳皮10克,薄荷5克,先將香薷、荷葉、陳皮三味藥煎煮30分鐘,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即可,服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代茶飲。
藿香也是消暑的好伴侶,可以用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可以幫助身體清解暑天的濕熱。
最簡單的就是去藥店買一些陳皮(橘皮)和藿香,用開水浸泡后當茶飲。炒焦了的大麥泡茶也很好,香而開胃,且口感很好。
5.夏季最好的飲料“綠豆湯”
可樂、雪碧等含碳酸和糖分的飲料都是垃圾飲料,對身體沒有好處,最多只能滿足你的口感;其它的瓶裝純水或礦泉水都不如白開水。夏天最上佳的飲料是我們的國粹“綠豆湯”,清涼祛火而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價廉物美。
6.備好一些夏令用品
仁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丸)在要緊的時候能幫助你“化險為夷”。
在夏季,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中暑癥狀時,立即到通風處休息,喝淡鹽開水或綠豆湯,并口服仁丹或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并在太陽穴和人中處抹一些清涼油。
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是夏天的保健良藥,在高溫天服用能起預防身體病變的作用,不一定要到有了癥狀才服用。
7.爭取多出汗
出汗是身體對付高溫的自身調節功能,也是及時排出體內廢物的重要途徑,在夏天防止出汗是最愚蠢的做法。高溫天氣去醫院最多的是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里的人。“夏天不出汗,秋天一場病”古人科學不發達,但經驗很豐富,經驗常常就是科學的結論,缺少一個解釋而已。體質比較好的人,到了夏天更應該加強鍛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天我們的各組織器官都處于活躍狀態,這時候鍛煉更容易提升組織器官的功能。每天出去鍛煉一次,出一身汗,回來洗個澡,是防病健身的良方。

8.冬病夏治
到夏天,人體處于開放狀態,腠理疏松,經絡氣血流通加快,這一特點有弊也有利,既容易得病,也有利于治病。尤其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風濕關節炎癥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一些適宜于針灸推拿治療的疾病,天氣愈熱,治療的效果愈好,而且可以免去脫去許多衣服的麻煩,也不像冬天那樣因受涼而容易感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暑為什么最熱
夏天的高溫都是由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形成,從小暑開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活躍,一旦控制,就出現高溫,前段時間的高溫正是如此。所謂高壓控制就是熱氣流在壓力下往下沉,而不是上升,熱量不斷地在地面積聚,白天吸收的多而晚上散發的少,到了大暑的時候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氣最為炎熱。這一現象持續到立秋以后,副熱帶高壓開始南移,晚間的熱量散發增多,才會出現“晝熱夜寒”的現象。
大暑和三伏天的關系
三伏天是我國農歷用來表達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的計算比較復雜,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時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今年的頭伏從7月14日開始,那明天就是20天中伏的開始。有一點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內。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

大暑天的養生之道
大暑天氣候炎熱,空氣中濕度大,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對于一些抵抗力比較差的人來講,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而導致各種夏季疾病的發生,例如疰夏、中暑就是典型的夏季疾病。對于夏季的養生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
1.養生先要“養心”,
俗話“心靜自然涼”,天氣愈熱,心態愈要寧靜。送上一付對聯: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別一天到晚想不開、看不穿地瞎折騰。人生也就是和客觀環境不斷適應的過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看淡一點,想開一點,日子也那么一天天地過去。大熱天的,心里再惱火再郁悶,對身體大不利。
2.多休息,多喝水。
睡眠要充足,室內空氣要流通,營造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環境。夏天容易出汗,體內水分散發得快,要及時補充水分。健康專家建議平時就要每天喝8杯水,那夏天更要適當增加,不要到渴了才喝水,一早起來就要喝上一杯涼開水,接著在整個白天要不斷補充。
3.飲食要清淡
絲瓜、冬瓜、黃瓜、南瓜為什么只長在夏天?因為這些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祛火的作用。吃菜當吃時令的蔬菜,什么季節就當吃什么樣的菜,反季節的蔬菜多吃對人體沒有好處。此外在涼拌菜里面加一些姜絲,對身體很有好處。“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是千百年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別忘了能吃就多吃一點。
注意這里說的“清淡”并非少鹽,夏天身體內鹽分流失多,要及時補充,所以夏天做菜,鹽要增加。大汗以后要喝淡的鹽開水,淡和咸是相對的,不要搞教條主義,望文生義,一切從實際出發。
炎炎夏天多喝粥,綠豆粥尤佳。粥有利于補充水分且易于消化,減輕了腸胃負擔。一碗綠豆粥加一盤涼拌菜(加一點姜絲),營養開胃又保健,何樂而不為?
豬肉盡量少吃,現在吃豬肉風險太大,除了瘦肉精、注水肉,現在又發現了高銅豬肉,在飼料中添加硫酸銅,豬肉顏色發紅好看,但對人體危害很大。現在市場對豬肉的監測是一種形式,監測的人都搞不清楚豬肉中銅的含量是多少,那你還是盡量少吃,最好不吃,花錢買中毒,何苦呢?雞蛋、豆腐一樣可以補充蛋白質。

4.大暑節氣喝香薷和藿香茶
香薷有消暑理氣、祛濕解表的功效,大暑時可以喝香荷飲。
即香薷10克,荷葉10克(或鮮荷葉30克),陳皮10克,薄荷5克,先將香薷、荷葉、陳皮三味藥煎煮30分鐘,再加入薄荷煮5分鐘即可,服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代茶飲。
藿香也是消暑的好伴侶,可以用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可以幫助身體清解暑天的濕熱。
最簡單的就是去藥店買一些陳皮(橘皮)和藿香,用開水浸泡后當茶飲。炒焦了的大麥泡茶也很好,香而開胃,且口感很好。
5.夏季最好的飲料“綠豆湯”
可樂、雪碧等含碳酸和糖分的飲料都是垃圾飲料,對身體沒有好處,最多只能滿足你的口感;其它的瓶裝純水或礦泉水都不如白開水。夏天最上佳的飲料是我們的國粹“綠豆湯”,清涼祛火而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價廉物美。
6.備好一些夏令用品
仁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丸)在要緊的時候能幫助你“化險為夷”。
在夏季,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中暑癥狀時,立即到通風處休息,喝淡鹽開水或綠豆湯,并口服仁丹或十滴水或藿香正氣水,并在太陽穴和人中處抹一些清涼油。
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是夏天的保健良藥,在高溫天服用能起預防身體病變的作用,不一定要到有了癥狀才服用。
7.爭取多出汗
出汗是身體對付高溫的自身調節功能,也是及時排出體內廢物的重要途徑,在夏天防止出汗是最愚蠢的做法。高溫天氣去醫院最多的是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里的人。“夏天不出汗,秋天一場病”古人科學不發達,但經驗很豐富,經驗常常就是科學的結論,缺少一個解釋而已。體質比較好的人,到了夏天更應該加強鍛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天我們的各組織器官都處于活躍狀態,這時候鍛煉更容易提升組織器官的功能。每天出去鍛煉一次,出一身汗,回來洗個澡,是防病健身的良方。

8.冬病夏治
到夏天,人體處于開放狀態,腠理疏松,經絡氣血流通加快,這一特點有弊也有利,既容易得病,也有利于治病。尤其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風濕關節炎癥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冬病夏治”。一些適宜于針灸推拿治療的疾病,天氣愈熱,治療的效果愈好,而且可以免去脫去許多衣服的麻煩,也不像冬天那樣因受涼而容易感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