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秋冬季高發
“每年這個時候,醫院總會收治貓抓病的病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萬云樂表示,貓抓病通常不會立刻發作,而是偏向于“秋冬算賬”。
貓抓病也就是“貓抓病性淋巴結炎”,是因被貓抓傷后引起的淋巴結炎。讓“吸貓族”寬心的是,不是所有的貓都會讓人中招。眾所周知,貓要定期清除身上藏匿的跳蚤和扁虱。這是因為,跳蚤和扁虱感染了叫做“巴通體”的棒狀小桿菌后,叮咬貓并會讓貓感染,病貓抓傷人,就會讓“吸貓族”中招。
不僅如此,國外報道,被貓舔到眼睛也有感染風險。“貓抓病”不僅會由貓傳染給人,人密切接觸感染了巴通體的狗、兔、猴、豬、牛,都有可能受傷。
由于該病潛伏期為2~6周,少數病例可長達數月甚至超過1年,所以很多病人不會把發病原因和貓咬聯系起來。感染巴爾通體菌后,患者常見癥狀是周圍淋巴結腫大,伴隨發熱。有時也會出現傷口不紅不腫,但淋巴結突然腫脹的情況。手部或腋窩的腫塊,可以大如雞蛋。癥狀加重的話,還會引發肝功能障礙、視覺障礙等癥狀。
“該病確診后,根據不同病情進行對癥處理,配合抗菌素,例如慶大霉素進行消炎,同時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一般預后都會相對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發生嚴重的全身病況,如心、腦等并發癥,極個別發生死亡。”萬云樂提醒,近幾年,國內外陸續有被貓舔或抓后眼睛受損害的病例報道。他建議,被貓抓咬傷的患者,注射狂犬疫苗后還需多加觀察。“貓抓病”可對免疫力低下者造成嚴重后果,慢性病患者與免疫力低下者、有體弱幼兒的家庭最好不要養寵物。
武漢市第一醫院血液內科醫生程平提醒,沒被貓抓也可能得“貓抓病”,與被感染的貓密切接觸,也有可能致病。“這病一般不在人際間傳播,大多是良性自限性,多無需特殊處理。不過,免疫功能低下者得了‘貓抓病’有可能誘發心腦并發癥,極個別會導致死亡”。
參考文獻:廣州日報《“吸貓族”當心 “貓抓病”秋冬季高發》、武漢晚報《沒被貓抓竟得“貓抓病”》
(責任編輯 :支艷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