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就犯困?可能有條“瞌睡蟲”藏在你的食譜里
都說春困夏乏秋打盹,早上起不來可以理解,為什么很多人午飯后也哈欠連連?
餐后犯困,在夏天往往更加明顯。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趕走這條“瞌睡蟲”?
餐后犯困,血糖在作祟
餐后犯困,一方面是飲食的責任,另一方面可能是運動嚴重不足引起的。
食物
吃太“精”讓血糖飆升
吃什么樣的食物最容易感覺疲勞?
一般來說,是高蛋白食物、油膩食物和精白淀粉過多的食物。
吃得多:2012年的一項研究提示,同樣的食物內容,用餐量大的人感覺會更為困倦。無論你吃什么食物,少吃點會讓人精神更好,餐后更不容易困倦。
吃得細:吃大量精白細軟的主食,以及甜食,會造成血糖快速被吸收入血,胰島素水平快速升高,而胰島素水平高可能也是人體餐后困倦狀態的原因之一。
缺乏運動
影響你控制血糖的能力
有研究證實,只要兩小時以上坐著不動,身體的血液循環功能就受到嚴重影響,血糖控制機能也會嚴重下降。肌肉松軟的人,這種現象更為嚴重。
所以,在積極健身之后,很多人都發現,自己餐后困倦的情況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3招緩解“餐后困”
找到了餐后犯困的原因,解決起來就不是難事。
吃對午餐
要想降低食物的餐后血糖反應,又不造成蛋白質的過量,有四個可行的措施。
適當減少淀粉類主食的總量。
不吃甜食,把精白細軟的主食部分換成粗糧、豆類和薯類。
在吃主食的時候配合大量的蔬菜,特別是纖維含量較高的綠葉菜和豆類蔬菜。
如果有條件的話,把一餐中的食物分成兩次吃,減少正餐食量,兩餐之間吃點加餐,也是個很好的辦法。
運動半小時
午飯后活動半小時,如走走路、做做操,而不要坐著不動。
盡量降低消化吸收對人體精力和能量的消耗,減少血糖的上下波動,才能保證飯后不至于昏昏欲睡。
午休時間打個盹
面對犯困,小睡一會兒是最直接的辦法。飯后活動半小時后,可平躺休息半小時左右。
如果時間緊張,10分鐘也夠。睡不著別強迫,閉眼也是休息。就算我們只躺20分鐘并且根本沒睡著,你也會像睡了一覺一樣,恢復體力。
老人犯困,警惕4種疾病
老年人經常愛打盹,有時坐著坐著就迷迷糊糊睡著了。這其中大腦衰老、耐氧能力減退,或者新陳代謝減慢、身體自我調節能力差都是誘因。
但要注意的是,老人常犯困,首先要排除以下疾病。
1心臟疾病
如果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大腦缺氧,從而導致神經系統活躍性降低,具體的表現就是睡不醒。經常出現犯困癥狀,說明心臟收縮功能可能出了問題,要進一步檢查確定病因。
2腦血管病
如腦梗塞、腦萎縮、腦血栓等腦血管疾病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也會有犯困的表現。
3其他慢病
如慢性腎炎、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率,導致其體內有毒的代謝物不能順利地排出體外,進而影響到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也會出現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癥狀。
4認知功能障礙
尤其要當心的是,頻繁犯困或看著電視就睡著,常常是認知障礙癥的早期表現,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發現家中老人犯困后,不要疏忽大意,最好觀察是否伴有其他癥狀,如頭暈、頭痛、口干口渴、肢體活動不便等,如果犯困頻繁,伴隨癥狀又明顯,就要及時到醫院做對應的檢查,找出病因并盡快治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