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茶論道不能只局限于日常
現在是談論“茶道藝術”的時候了。有些人說: “喝茶是日常生活極為普通的一件行為,犯不著說得太神秘、太深奧”。還特別強調“現在很多人不曾喝過茶,也不懂得茶里有什么對健康有益的成分” 言下之意只要教會大家懂得這些就夠了。真的只要教會大家懂得這些就夠了嗎?教會這些后大家就會喜歡喝茶了嗎,大家就會從喝茶中得到好處了嗎?喝茶與吃飯不一樣,吃飯即使不學也人人會吃,續生命需要食物。喝茶沒人引導是不會喝、不懂得喝的,只會喝而不懂得喝的人,不見得能從茶中獲得多少益處。喝茶的益處與懂得喝茶的多寡成正比,當一個人得了喝好茶,他就可以從茶中獲得健康,當他懂得了喝茶的藝術,他就可以從茶獲得美感的境界。
不是只有藝術家才需要懂得美感的境界,每一個人都需要或多或少懂得什么是美,即使窮困潦倒的時候,有些美感的細胞在身上也會讓日子好過一些。也有人以為職業教育不需要離職場所需太遠的藝術、思想之類,但僅僅那些基礎的技能如何應付往后的持續發展呢?美感的訓練本來就是人們素質教育的一環,而喝茶的美感更是茶文化內涵重要的組成部分。
有人會質疑:我每天那么認真的泡茶喝茶不是已經有了茶道藝術了嗎?日常的喝茶與茶道藝術是兩回事,就如同日肯的哼哼唱唱不等于音樂藝術、日常的涂涂畫畫不等同于繪畫藝術一樣。現在說的茶道藝術是要將它視為與音樂、繪畫、舞蹈、文學等擺放在一起的藝術項目,要以藝術學科的角度來衡量它。

說到“茶文化”,它有一圈比較小范圍的,稱為“茶道”,茶道內又有一圈更小范圍,稱為“茶道藝術”。這圈小范圍的茶道藝術不是人人必修,但茶文化缺少它就只得變成一項飲食文化。我們將茶文化放進高等教育的殿堂,它獨立成為科系,就勢必不能棄置“茶道藝術”這一環,否則在學術的領域顯得太薄弱。
在各地舉辦的多次茶文化研討會,以茶文化為主題的發言總是少于半數,這不及的半數還絕大部分只談論著茶歷史、古茶書、他國茶道比較,涉及茶道藝術的少之又少。這種場合的與會者多為當代茶文化界的領軍人物,他們的不主動提出茶道藝術的見解與做法,甚至不認同現今的茶文化里缺乏了茶道藝術,甚至于認為現今混合著背景音樂、茶席布置、主題故事的茶藝表演已足以代表茶道藝術的現象讓人著急。
日用即是道、童子奉茶即是道。沒有錯,這些話是說:道就在身邊,不必說成“道可道,非常道”,那是說做人的道理,用來解釋茶道也言之成理,但不能套用到茶道藝術。茶道藝術可以被包含在茶道或茶文化內,但茶道藝術不等同于茶道,也不等同于茶文化。
美學與藝術教育的不足讓人們誤以為日用茶道就是茶道藝術;對茶道藝術詮釋的不足讓人們不知道喝茶可以喝進藝術的領域。先要有茶道藝術酌觀念,接下來才能在人們學茶的過程或學校規劃茶文化課程時安排進茶道藝術的內容,于是茶文化有了完整的領域,人們可以在這樣清楚的領域上發掘茶道藝術的思想、內涵與表現手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