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節氣之立夏篇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并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于22℃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于“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田就無法犁耙栽秧。據氣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為75至100毫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小滿
二十四節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卻有些令人費解。原來,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四川盆地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因為“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盆地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
芒種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之時。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小暑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盆地初春時節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四川省盆地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收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小暑前后,四川省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大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凈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贊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關于立夏的詩句
《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意》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韋應物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