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皇袍上繡有九條龍?
龍袍在中國古代社會是帝王的象征,是權力的代名詞,為了龍袍,不知多少英雄豪杰甘愿冒著被夷滅九族的風險,與皇帝在權力場上展開激烈的爭奪。縱觀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皇帝的皇袍,讀者也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所有朝代的皇袍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繡有九條龍。那么,皇帝為何喜歡在龍袍上繡九條龍呢?
唐代大儒孔穎達在他所寫的《五經正義》中記載了龍袍上繡有九條龍的來由:“言九五,陽氣盛至于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圣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所以龍和九五都是代指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是龍的化身,那么皇帝的衣服—為此特制的龍袍上就繡有龍紋。一般情況下,大的龍紋繡有九條,這九條龍的位置各不相同,如前胸后背及兩肩有四條正龍,前后衣襟則各繡有兩條行龍,還有一條龍繡在衣襟里,此龍只有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得到,因此龍袍這樣的圖文設計,無論前后看起來都是五條龍。正好暗含著九五之尊之意,這也是皇帝的衣服被稱為龍袍的原因之一。
另外,除繡有九條主龍外,龍袍上的云領、腰部、袖口等處也繡有相對九龍體態較小的龍紋。并且龍袍下的斜擺排著許多稱為“水腳”的彎曲線條,而在水腳上還繡有眾多翻來滾去的白色波浪及高高挺立的巖石寶物,這些都被稱為“海水江涯”,象征著“福山壽海、綿延不絕”,同時也隱喻“江山一統”“萬世升平”之意。總之,因為穿龍袍的人身份特殊的緣故,所以龍袍每個細節都有特別的含義。
因為皇帝被認為是龍的化身,其身貴為龍體,把龍繡在衣服上代表他的位高權重,這不足為奇,不過中國歷代皇帝的龍袍上并非只繡龍紋,其實還有其他紋理的。清朝乾隆皇帝的龍袍就非常地卓爾不凡他的袍上不但繡有龍紋,還繡有五彩云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龍袍上的五彩云紋圖案是必繡的,因為它代表祥瑞之兆,又起襯托其他花紋的作用。順便提一下,五彩云紋在古代的官服上也是常見的。至于龍袍上的紅色蝙蝠紋即紅蝠,也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其發音與“洪福”相同表示洪福齊天的意思。當然乾隆皇帝龍袍的下擺少不了繡著波濤翻滾的海浪以及巖石挺立的“海水江涯”水腳,這水腳寓意福山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