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造麥田圈的十大特征
(1) 圓圈多數形成于晚上,通常是子夜至凌晨四時,形成速度驚人。麥田附近找不到任何人、動物或機械留下的痕跡,沒人親眼目睹到圓圈圖案的產生過程。動物遠離現場,麥田圈出現前舉止失常。
(2) 在麥田圈附近常出現不明亮點或異常聲響。
(3) 圖形以絕對精確的計算繪畫, 常套用極復雜的幾何圖形, 或進行黃金分隔。最大跨度的麥田圈達180多米,比足球場還大。最復雜的麥田圓圈共有400多個圓,被稱為“麥田圈之母”麥田圈之母。

(4) 農作物依一定方向傾倒,成規則狀的螺旋或直線狀,有時分層編織,最多可達五層,但每顆作物仍像精致安排一般秩序井然。
(5) 稈身加粗, 稈內有小洞, 胚芽變形,與人折斷或踩到的麥子明顯不同。
(6) 麥稈彎曲位置的炭分子結構受電磁場影向而異常,但竟然能繼續正常生長。生長的速度比沒有壓倒的小麥快。開花期的作物如果形成麥田圈,不會結種子。成熟期的麥子形成的麥田圈,會因發生變異而使果實變小。
(7) 圈內像烘干的泥土內含有非天然放射性同位數的微量幅射,幅射增強三倍。

(8) 麥田圈中的土壤里有許多磁性小粒,而且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9) 圖形內外的紅外線增強。
(10) 大多在地球磁場能量帶出現。電磁場減弱,指南針,電話,電池,相機,汽車甚至發電站失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