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十美”,令人贊嘆!
一、形態美
書法以用筆為上,精妙的用筆是一幅作品經得起久看、細看和反復品味摩挲的重要因素。“數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若“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齊”那樣機械而單調的排列,就勢必破壞字形的結構美。姜夔《續書譜》中說:“古人遺墨,得其一點一畫,皆昭然絕異者,以其用筆之精妙也”。相傳王羲之寫點“萬點異類”,再看楊凝式的《韭花帖》、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幾乎找不出形態相同的點畫。而這些形的變化,又都是在筆勢的作用下產生的,顯得自然,其基本筆調協調統一,合乎情理,圓筆的婉媚,方骨的雄強,藏鋒的含蓄,露鋒的神氣,不同的形態變化可以給觀賞者不同的藝術感受。
用筆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形態上,而且還包括角度上的微妙變化。切忌橫畫如梯架,不見到有平齊的筆畫排列在一起,故善書者貴能于不平中求平,不齊中求齊,不勻稱中求勻稱,才能給觀賞者以一種美的享受。
二、質地美
三、韻律美
“韻”包括的含義很廣,在筆墨技巧中,它往往表示用筆的節奏和墨色的變化。一首優美感人的詩詞,以其抑揚頓挫,鏗鏘有聲的韻律,使讀者齒頰留馨;一曲悅耳動聽的音樂,以其流暢和諧,富有節奏的旋律,使聽者余味無窮;一幅生趣盎然的書法,以其輕靈端重,跌宕明快的筆調,使觀者目注神馳。在這一點上,各種藝術都有其共通之處。而自然界中事物的動態,如舒卷的流云、搖曳的垂柳、長空中廻旋搏擊的雄鷹、大地上曲折奔騰的江河,必至風雨、雷電、驚蛇、飛鳥、奔驥、流泉、龍飛、鳳翔、虎臥、蟲蝕,以及人的坐臥、行立、奔走、歌舞、戰斗等等,也能與書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從而使靜止在紙上的字形,變得神采飛揚、生機勃勃。當一個書家運用輕重徐疾的不同韻律來抒發自己的意境時,其作品就勢必會產生一種動態美,使觀賞者神思遐馳,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運筆時,不同的節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徐緩的韻律,能給人以一種沉著謹嚴、從容不迫的藝術感受;急速的韻律,能給人以一種興奮激昂、痛快淋漓的藝術感受。不同的韻律又可以產生墨韻上的生動變化,濃淡相間,燥潤相雜,使整幅作品變得虎虎而有生氣。反之,如果以絕對的平均的速度在紙面上徐徐緩行,忙忙疾書,或毫無起伏輕重的單調行筆,其作品勢必神態索然,毫無生氣,就談不上藝術的感染力了。
四、力感美
五、氣勢美
六、結構美
“結構”是研究每一個字中點畫之間哦搭配方法。作為文字,每一個字都有特定規范的組合形式,因而表現出它的“規律性”。然而作為書法,一種依附于文字的書寫藝術,又表現出它的“復雜性”。如何才能從千變萬化的字形中找出它們具有共同規律的東西來呢?一個漢字的結構就猶如一種建筑,其中有美學,也有力學。不同點畫形態的變化,不同的搭配,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構。同樣一個字,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姿態,有的疏朗,有的嚴密,有的舒展,有的流麗,有的古樸,有的奇宕,有的峭瘦,有的豐腴,這些結構的搭配都離不開奇正的變化。過于平正則近俗而乏姿韻,過于險絕則意涉狂怪,妙在乎平中寓奇,正不板滯。奇不涉怪,合乎情理。而字的大小、長短、闊窄、疏密等又要合乎自然美的法則,既要各盡字的天然不齊的參差姿態,又必須在筆勢的管束下進行組合。越是險絕的結構,就越能顯出它的優美的姿態,但是一旦超出了重心的平衡范圍,字形的結構就又失去了合乎情理的自然美,看似險,實乃平,是經不起欣賞者推敲的。
七、章法美
章法的布局美又在于它能符合自然美的法則,妙在各得其所。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通篇結構、大小、長短、疏密等變化迷離,在有意無意之中,流露出一種不事雕琢的意趣。精神興會,奔赴腕底,使整幅作品表現出一種豪放雄渾的氣勢。反之,過于工整齊平而無變化,雜亂無章而乏氣韻,以及一些過于窒塞局促,或過于疏遠神散的章法,往往就不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八、意境美
古代書家,從自然界萬物的變化中汲取養料,從而極大的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手法。如從夜空中大小錯落的星辰中領悟到“雨夾雪”的章法,從起伏不平而氣脈皆直的峰巒山麓、江流大河中意味到以曲勢取直的筆法,以變化的夏云和奔騰的江水來形容流暢的筆勢,以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來比喻險絕的結構等等。這種由形象思維到意象創作,正是他們在造化中悟出真諦,遷想妙得的結果。
意境美又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個性和氣質,任何有生命的藝術品,總是滲透和孕育著作者豐富的感情。歷代書家也不例外,如鍾繇,沈鷙威重,故其書勁利方重;王羲之,風度高遠,故其書神韻雅逸;顏真書如筆挾風濤。這些書家的作品,充滿了神情意趣,或藉以騁縱橫之志,或借以抒郁結之懷,凡“喜怒、窘窮、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乎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可見意境的美是一種富有更深刻內容的美,但它必須建筑在“法”的基礎上,離開了“法”,腦海中的一切意境就無從表現。
九、風格美
風格美是品評書法藝術的一個首要條件,也是區分“書奴”或是“書家”的一個重要標志。風格的產生除了與師承、家學、同時代名家的影響以及所吸收的傳統技巧有關外,還與作者的個性、氣質、膽識、文藝素養、審美趣味、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風格即人,就是思想和藝術的統一體。
十、自然美
自然美是書法藝術中最樸素的形式美,它脫去了著意裝飾的外衣,泯去了人工斧鑿的痕跡,因而表現出一種天然的、富有魅力的美。
自然美貫穿于書法藝術的各個環節,是書法藝術共同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如筆法中一些屋漏痕、折釵股、壁拆、劃沙印泥的線條,在結構中要求各盡字的真態而與自然界天然參差不齊的物態相肖,布局中“亂石鋪街”的章法,筆勢中如行云流水的氣韻都富有自然之趣。
要達到自然美的藝術境界,必須從著意入手,自然決不是隨便、馬虎、不拘形態,不守法度。相反,它是純熟技巧和高度意境的完美結合,因此必須經過長期刻苦而嚴格的法度訓練。“既雕既琢,復歸于樸”。所以自然美的作品其表似淡而質樸,不事雕飾,其里卻蘊藏著極大的內在美,是奇之極,是工之極,是巧之極,是美之極。王羲之的行書遒麗天成“猶夫西子毛嬙,天姿國色,不施粉黛,輝光動人矣”,這是一種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古人藁書,(如顏氏之稿)以其意不在書,一任自然,而天真罄露,所謂“不期工而自工”,故其作品往往入神,使人有意外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