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絕代畫師吳道子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8-07-30 08:50:34編輯:wuxing 當前位置:首頁 > 書畫 手機閱讀
絕代畫師吳道子
 
發布時間:2016-11-23 14:38:18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文華

     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來,首次駕幸東都洛陽。大概就是在這次陪駕期間,御用畫師吳道子與書法家張旭、大將軍裴旻相聚洛陽,聯袂獻藝,“各陳其能”,裴劍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洛城士民直呼“一日之中,獲睹三絕”。

《送子天王圖》 [唐]吳道子
  若干年后,裴旻喪母,以金帛為禮,請吳道子為治喪在天宮寺畫神鬼數壁。吳道子送還禮品,告裴旻說:“我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厲通幽冥。”裴旻應吳道子的要求,當眾舞劍,劍法驚絕,“觀者數千人無不悚栗”。觀裴旻舞劍畢,吳道子當即揮毫作畫,“俄頃之際,魔魅化出,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唐李冗《獨異志》)。

  中國繪畫是以莊子哲學為精神宗旨的。莊子認為技藝的最高境界是“以天合天”,即在人與對象的雙重自然狀態下實現物我渾融的境界。這種境界,是生命最真實和自由的展現。《莊子·田子方》載,宋元君招試畫師,應試者皆循規拘禮,唯有一后到者,“解衣盤礴贏”,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畫作。宋元君稱此人為“真畫者”。所謂“真畫者”,是突破規范束縛而進入自由率真的創作狀態的畫家,他將繪畫展現為自然神妙的創作——“以天合天”。這個“真畫者”的形象,就是莊子為后世中國畫家塑造的模范。

  在各種現實拘束下,畫家要進入“真畫者”的自然狀態,就需要借助適合于自己的特殊手段。吳道子觀裴旻舞劍,“見出沒神怪”而“揮毫益進”,這“劍舞”的首要效力,就是幫助他從日常束縛中解脫出來,躍進到高度自由的創作狀態。當然,吳道子與中國藝術史上諸多才情卓絕的大師一樣,最常借助的“解縛”途徑是酣飲。張彥遠說,吳道子“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歷代名畫記》)通過酣飲而沉醉,“吳道子”們就進入最本真自然的狀態。“下筆有神”,是他們在這個狀態中藝超技絕的寫真。

  吳道子的繪畫,師法張僧繇,又授筆法于張旭,以迅猛凌厲的氣勢取勝,張彥遠稱其“天付勁毫”“氣韻雄壯”。蘇東坡的詩描寫說:“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王維吳道子畫》)吳道子是一個極善于針對不同題材營造不同繪畫氣韻的畫家。他畫《地獄變相》,是“筆力勁怒,變狀陰怪”(段成式);他畫神仙世界,是“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朱景玄);而繪畫頌贊李唐王朝列位先王的《五圣圖》,他展示給觀者的卻又是“森羅移地軸,妙絕動宮墻”(杜甫)。吳道子的畫作,具有極其強烈的感染力量。朱景玄曾聽長安景云寺老僧傳說,吳道子畫此寺《地獄變相》時,“京都屠沽漁罟之輩見之而懼罪改業”。吳道子畫作最具感染力的時刻,是他畫佛像背后的“圓光”的時刻——他不用圓規角尺,一筆而成。“其圓光立筆揮掃,勢若風旋,人皆謂之神助。”這一絕,他總是留在整個壁畫完成之際,當眾表演,而且總是造成“老幼士庶競至,觀者如堵”的極烈轟動場面,屢試不爽。(《唐朝名畫錄》)

吳道子的畫作,因為多是壁畫,幾乎都毀沒不存了。他的現在留傳于世為數不多的作品中,《八十七神仙卷》和《送子天王圖》尤為著名。《八十七神仙卷》是由現代畫家徐悲鴻1937年在香港發現并鑒定為吳道子真跡的。這卷圖畫,筆畫細密連綿、遒勁飛旋,猶如一曲精致繁密的神圣古樂,令人聯想到杜甫描繪《五圣圖》的詩句:“五圣聯龍袞,千官列雁行。冕旒具秀發,旌旆盡飛揚。”《送子天王圖》現流傳到日本,該圖描繪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后,父親凈飯王與母親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眾天神禮拜佛祖的故事。這幅圖畫,以分段式構圖,把人物安排在疏密有致的布局中,不僅人物關系和故事展現簡略清晰,而且開合起伏的節奏既富有張力,又非常優雍。人物刻畫極具神采,特別是初見佛祖時,天王驚異而膜拜的神情,被描繪得細膩而韻致高妙;而力士和神獸的描繪,用筆險勁,體現了張彥遠所說的“虬須云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吳畫風格。這幅《送子天王圖》,是一個底稿式的即興線描作品,但全幅畫作表現出的真力彌滿、浩然超逸的氣韻,是非吳道子這樣的絕代大師不能具備的。

  自唐代以來,吳道子被賦予極高的畫史地位。張彥遠說:“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愷之)陸(探微),后無來者。”此說為朱景玄、郭若虛等歷代畫論大家共識。但是,如以中國繪畫傳統標舉的最高境界“自然”衡量,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就顯示出職業畫家的精工極致,而未能達到天真自然。張彥遠評畫,列出自然、神、妙、能四品,說“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妙,失于妙而后能”。以張彥遠此論,吳道子的畫藝,通常當為妙品,卓絕處不過神品。宋人邵博就說:“吳道玄絕藝入神,然始用巧思,而古意少減。”(《聞見后錄》)“古意”就是中國書畫傳統推崇的“平淡天真”的自然感。蘇東坡在激賞吳道子畫藝超絕的同時,也明確指出“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莊子主張“好乎道,進乎技”(《莊子·養生主》)。吳道子作為一代天才畫家,長于技藝,但短于道的創見——深刻獨到的生命精神開發。

  據張彥遠和朱景玄等人的傳述,吳道子是一個少年孤貧、天資獨慧的職業畫家,“年未弱冠而窮丹青之妙”,初出道時曾浪跡洛陽,但很快得到上流社會的賞識,侍從王公左右,李隆基即位之后,即被召入宮中,做了御用畫師。在唐代,職業畫家的地位不出工匠之列,位尊名顯的人,是恥以“畫師”聞名的。閻立本是唐太宗李世民極為賞識的畫家,常奉詔作畫,官至刑部侍郎,位居宰相。一日唐太宗在玄武池泛舟賞春,見異鳥戲水,欣悅之際令召閻立本前來作畫,左右誤呼“宣畫師”,閻立本以為大恥,“唯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不僅自己絕筆不再作畫,而且告誡子孫不得學畫。但從底層社會憑畫藝打拼而躋身上流社會的吳道子,卻沒有閻立本式的殊榮需要維護;他無保留地做了一個終身御用畫家。一開始,唐玄宗只給吳道子授了一個“從九品下”的“內教博士”的官位,可能后來覺得有負于吳道子,又授了一個“從五品下”的“寧王友”。作為君主,唐玄宗為了表現自己的道家趣味,給吳道子更名“道玄”,其原名“道子”則改用作其字。當然,唐玄宗根本表現君主威權的是給吳道子定下了“非有詔,不得畫”的奉職規矩。裴旻求作畫,吳道子稱“我廢畫已久”,此說表現他遵守唐玄宗禁畫令的狀態。

  作為一個職業畫家,吳道子對繪畫技巧極具鉆研精神和開創能力。他探索并使用凹凸的手法描繪人物面部,使之具有塑像感和富有生氣;而對于人物衣衫皺折,則使用他獨創的蘭葉描和莼菜條線紋描繪,形成了風神浩蕩的“吳家樣”。吳道子還善于為佛寺人物繪畫設置山水背景,“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張彥遠),并且描寫蜀道山水,成為山水畫獨立成體的新變者。為了提高作畫效率,他也發明了快速作畫的訣竅。天寶年間,進入晚年的唐玄宗思念蜀中山水,命吳道子前去寫生作畫,吳道子自蜀返回長安,告訴唐玄宗“臣無粉本,并記在心”,在宮中大同殿作壁畫,“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畢”(朱景玄)。在大同殿中描繪同樣的景致,前輩畫師李思訓用了幾個月時間才畫成。唐玄宗評價吳李畫作“皆極其妙”。兩相比較,足見吳道子筆勢迅猛。

  晚唐文人段成式曾記載:“萬壽菩薩院門里南壁,皇甫軫畫鬼神及雕,形勢若脫。軫與吳道玄同時。吳以其藝逼已,募人殺之。”這段話載于段氏《酉陽雜俎》,此書雖被《新唐書·藝文志》歸為“小說家類”,但所記述唐代秘聞軼事,多為官方正史屏蔽的史實,歷來為中外文史學者采信征引。吳道子忌才募兇殺人,雖不可視為定案,但可能性是很大的。從多種文獻記載的軼事看,吳道子的性格是多計較于利害而缺少寬懷友信的。據說有一次他去寺中訪僧,未得禮遇,就在僧房壁上畫了一頭驢,這頭驢夜間竟成真撒野,“僧房器用無不踏踐”。這個故事當然是野史傳說,敘事荒誕,但反映了當時與吳道子往來的僧人對他為人不佳的看法。長安平康坊菩提寺初建成時,會覺上人因傾慕吳道子畫藝,釀酒百石作畫酬,誘請吳道子親手為寺壁作畫,吳道子收了酒,卻讓弟子王耐兒代作,王畫水平自然不如吳畫。可見吳道子在個人品格上輕誠信。

  吳道子為唐玄宗御用一生,他的藝術生涯和生命大概也是以唐玄宗退位和死亡而告終的。唐玄宗卒于762年,吳道子大約在此前后離世。一種說法是吳道子晚年只身流落到四川資陽,并客死于一個鄉村,因為貧孤,借葬在一個漢墓中。是也,非也,無可定論。絕代畫師吳道子的晚景一定寂寞凄涼,否則,后世豈能不知他何時何地亡故。出身貧孤的吳道子,終身又以貧孤歸去,他的卓絕藝術則長傳世界。與此相比,他的生平得失,就淪為真偽難辨的傳說了。藝術與人生,是深刻聯系的,但不可同日而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上一篇王羲之練書法的故事

下一篇唐三彩

書畫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