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思想家的藝術旅程
嚴復(1854-1921)思想家。初名體乾,易名宗光,字又陵、幾道,尊疑尺盦,別署天演宗哲學家,入仕后改名復。福建侯官人。他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少年時期,嚴復考入了福州馬尾船政學堂,接受了嚴格的自然科學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毛斯大學,后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貒?,嚴復致力于海軍教育事業,但一直得不到當時掌權的洋務派的重用。甲午戰爭后,中國的戰敗深深地刺激了嚴復,他以深邃的西學素養,連續發表政論文章,倡新叛舊,尊民貶君,在當時思想界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影響。同時,他翻譯《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其后,他又陸續翻譯了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孟德斯鳩的《法意》等,首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
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被任命為北大校長,體現了嚴復在當時思想界和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顯赫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因此,他對中國故有文化傾注對了深厚的情感和期望。直到臨終,他在遺囑中尚稱:“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對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復興充滿了信心。
他一度黨附袁世凱,卷入洪憲帝制,為世人詬病?;趯槊裥缘莫毺匕盐眨瑖缽徒K身反對革命共和,時持犯眾之論,既不獲解於當時,更致聚訟于后世。雖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獨行的操守,學術政見有其一以貫之的原則,在翻譯學上更是為一時之先,其風格思想影響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譯家。
譯著包括《天演論》、《原富》、《群己界權論》、《名學》、《群學肆言》、《社會通銓》、《法意》、《名學潛說》等八大名著等。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嚴復 《行書八言聯》 縱167.6 橫38.5厘米 紙本,行楷書。福建博物院藏
上聯首題“南冠仁兄雅屬”上聯為“五岳歸來不厭邱壑”,下聯為“百史讀遍方知馬班”。末署“嚴復”,鈐白文“嚴復印信”及朱文“幾道長壽”方印。

《草書黃庭堅詩軸》 圖片來自上海文藝網站海派書法百年百家作品欣賞
【釋文】:險心游萬仞,躁欲生五兵,隱幾香一炷,露臺湛空明。衣篝麗紈綺,有待乃芬芳。當念真富貴,自薰知見香。 ——乞吾一兄雅屬。嚴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比原文略有刪減,如有侵犯原作者版權請告知,我們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