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護肝的酸味食物

中醫認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酸入肝,意思是說食用山楂、烏梅、檸檬等酸味的食物,有助于養肝護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說明酸味食物具有入肝養肝的作用。所以,在日常飲食中,可以適量地進食一些酸味食物,在烹飪菜肴時適當的加點醋,也能發揮一定的養肝護肝作用。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養肝消脂,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腹脹痞滿,瘀阻腹痛等。山楂中的脂肪酶可促進脂肪分解,山楂酸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促進肉食消化,降低動物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有很好的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山楂中含有熊果酸,熊果酸能降低谷丙轉氨酶和血清轉氨酶、消退黃疸、增進食欲,有恢復肝功能的作用。現在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山楂制品,山楂也被制成各種零食,比如冬天的冰糖葫蘆,經加工制成的山楂片,山楂糕,果丹皮等零食,深受人們喜愛。有脂肪肝的患者,可以多吃山楂片、山楂糕,或者用山楂泡水喝,可消食去脂,對肝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酸棗仁,性平,味甘、酸,補中益肝,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用于陰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補中益肝,堅筋骨,助陰氣,皆酸棗仁之功也。”《名醫別錄》:“補中,益肝氣,堅筋骨,令人肥健。”酸棗仁入心、肝經,能益肝血、養心陰,有安神之效,是養心安神的良藥。
烏梅,性平,味酸、澀,斂肺,澀腸,生津,安蛔。可用于肺虛久咳、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鉤蟲病等。《神農本草經疏》記載:“梅實,即今之烏梅也,最酸。肝主筋,酸入肝而養筋,肝得所養,則骨正筋柔,機關通利而前證除矣。”烏梅中含有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功能的作用,因此肝病患者可適當多食。
獼猴桃,性涼,味甘、酸,有解熱、止渴、通淋、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療煩熱、消渴、黃疸、嘔吐、腹瀉等疾病。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鈣、氨基酸等,經常食用能夠幫助肝臟排毒,有很強的保肝作用。適合肝炎患者食用。此外,獼猴桃還具有解酒的作用,能迅速幫助肝臟排出酒毒,還能緩解胃腸不適的癥狀。

檸檬,性平,味甘、酸,有化痰止咳、生津、養肝、健脾的功效。檸檬富含維生素C,鈣、磷、鐵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成分。經常食用可保護肝細胞,加快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功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此外,檸檬還有殺菌、解毒、消炎的作用,平時可以把檸檬切成片泡水喝,能有效的排出體內毒素。
在這里要提醒大家,酸味食物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適合吃的。春季,肝氣比較旺盛,酸味食物容易讓肝氣過盛從而對脾胃造成傷害,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所以春季要少吃酸味食物,以“少酸多甘”為原則。秋季,萬物收斂,這個時候應該“減辛增酸,以養肝氣”,以“少辛多酸”為原則,多攝取酸味食物,以養護肝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