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涂】探源
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四字,有一段有趣的由來:
有一年,鄭板橋到萊州云峰山觀摩鄭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這老人稱自己為糊涂老人,但老人談吐高雅、舉止不凡,與人交談十分融洽。
老人的家中有一塊特大的硯臺,這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美,實為世間極品。老人請鄭板橋為之留下墨寶,以便請人刻于硯臺的背面,于是鄭板橋以糊涂為引,題寫了“難得糊涂”四字,落款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鄭板橋寫過之后,還留有很大的一塊空地,于是鄭板橋請老人題寫一段跋語,老人沒加任何推辭,提筆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 落款是:“鄉試第一,省試第二,殿試第三。”
鄭板橋看了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潔雅士,頓感自身的淺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見還有空隙,便提筆補寫道:“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后來福報也。”
后世的人們感慨這 “難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聯的形式掛與廳堂之中,作為處世的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