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別人舒服 不是世故 而是本事
步入社會與人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是能讓人感到舒服。能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它體現了一個人超高的情商和文化內涵,更顯示了一個人素質和修養。它不是世故,而是能力的體現,是一種本事。如何才能讓人感到舒服,今天我舉幾個前輩的例子,大家可學習借鑒。他們有曾經的華人首富李嘉誠,華為掌舵人任正非,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等。讓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與人相處的人生哲學。
有人說,真正的牛人都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人。
有人說,真正的牛人都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人。

無論面對高官巨賈,還是普通眾人,他都表現出平易近人的態度,不端架子,照顧每個人的情緒,讓對方感到和風般的舒服。地產行業大佬馮侖,寫過一篇關于“李嘉誠如何請客吃飯”的文章。
2002年,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長江商學院。同年,李嘉誠在香港宴請馮侖、馬云、郭廣昌、牛根生等30多位長江商學院學生吃飯。當時,李嘉誠早已華人首富,而馮侖他們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老板。見李嘉誠之前,他們都很緊張,每個人都給自己做了無數心理建設,穿什么衣服,坐哪一桌等等。到真正吃飯那天,才發現,所有準備都是多余的,因為李嘉誠早已安排好一切。電梯剛一開,快80歲的李嘉誠已經在電梯口候著,然后跟每個人一一握手,并用雙手恭敬地遞上名片,旁邊還有專人負責引薦。
中國人向來注重座次文化,不同座次代表不同的尊貴程度。但李嘉誠并沒有這么安排。發名片的時候遞給你一個盤子,抓鬮拿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坐哪桌,照相站哪個位置。這樣對每個人都公平,也能避免很多尷尬。“我運氣不錯,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當時想,和大哥挺近的,這樣吃飯可以多聊一會兒。”
誰知李嘉誠待了十幾分鐘,立馬站起來說句抱歉,跑到其他桌,且每桌待得時間都差不多。后來他們才發現,每桌都多了一副碗筷。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他四張桌子輪流坐,幾乎都是15分鐘。宴閉臨走時,李嘉誠跟每個人握手告別,連站在墻邊的服務生,都要握手感謝,并一直把他們送到樓下。
馮侖說:“這場飯局,整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都很舒服。”
李嘉誠為什么能成為商業傳奇,如此受人尊敬?有人說是運氣,有人說是聰明。但在馮侖看來,卻是因為李嘉誠有著頂級的人格魅力——讓人舒服。
再說說華為掌舵人任正非。謙卑與霸氣,兩種截然不同的矛盾特質,能將兩者并存于一身,很不容易。有人謙卑,但要看對象,看身份,看菜下飯,區別對待;有人霸氣,盛氣凌人,尤其對待弱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有人謙卑,也很霸氣,但因事因人,擇機選擇工具,而不是一種內化的價值觀。時時謙卑,又不忘彰顯霸氣,很多人做不到,但任正非做到了。他霸氣外露,謙卑入里,霸氣凌人而不傷人,謙卑真誠而不懦弱,言語行動間既讓別人舒服,又不失個人威嚴,這正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魅力所在。
2002年,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長江商學院。同年,李嘉誠在香港宴請馮侖、馬云、郭廣昌、牛根生等30多位長江商學院學生吃飯。當時,李嘉誠早已華人首富,而馮侖他們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老板。見李嘉誠之前,他們都很緊張,每個人都給自己做了無數心理建設,穿什么衣服,坐哪一桌等等。到真正吃飯那天,才發現,所有準備都是多余的,因為李嘉誠早已安排好一切。電梯剛一開,快80歲的李嘉誠已經在電梯口候著,然后跟每個人一一握手,并用雙手恭敬地遞上名片,旁邊還有專人負責引薦。
中國人向來注重座次文化,不同座次代表不同的尊貴程度。但李嘉誠并沒有這么安排。發名片的時候遞給你一個盤子,抓鬮拿號。這個號決定你吃飯坐哪桌,照相站哪個位置。這樣對每個人都公平,也能避免很多尷尬。“我運氣不錯,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當時想,和大哥挺近的,這樣吃飯可以多聊一會兒。”
誰知李嘉誠待了十幾分鐘,立馬站起來說句抱歉,跑到其他桌,且每桌待得時間都差不多。后來他們才發現,每桌都多了一副碗筷。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他四張桌子輪流坐,幾乎都是15分鐘。宴閉臨走時,李嘉誠跟每個人握手告別,連站在墻邊的服務生,都要握手感謝,并一直把他們送到樓下。
馮侖說:“這場飯局,整個過程讓我們每個人都很舒服。”
李嘉誠為什么能成為商業傳奇,如此受人尊敬?有人說是運氣,有人說是聰明。但在馮侖看來,卻是因為李嘉誠有著頂級的人格魅力——讓人舒服。
再說說華為掌舵人任正非。謙卑與霸氣,兩種截然不同的矛盾特質,能將兩者并存于一身,很不容易。有人謙卑,但要看對象,看身份,看菜下飯,區別對待;有人霸氣,盛氣凌人,尤其對待弱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有人謙卑,也很霸氣,但因事因人,擇機選擇工具,而不是一種內化的價值觀。時時謙卑,又不忘彰顯霸氣,很多人做不到,但任正非做到了。他霸氣外露,謙卑入里,霸氣凌人而不傷人,謙卑真誠而不懦弱,言語行動間既讓別人舒服,又不失個人威嚴,這正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魅力所在。

“10年了,任正非都沒變。”曾出任華為高級管理顧問的彭劍鋒教授,這樣評價10年后的會面。那次任正非來北京出差,中午任正非請客,一行人共進午餐。下午,任正非既見客戶,還要回深圳,時間安排非常緊張。而餐廳的服務員是90后實習生,業務不熟悉,上菜、服務反應都不給力。結賬時,隨行的另一位老總提了些善意的改進意見,沒想到,90后的服務員哭了。任正非一直反復地講:對服務員不要那么兇,她們很不容易,那么小的年齡,那么低的工資,跑到北京打工,很不容易,對待她們更要友善。還不時地安慰那個90后。出飯店,在電梯里,任正非還給了服務員小費。
一個人能善待比自己弱小之人,這是人格和人品的反映。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所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10年前,華為還只是一個過百億的公司;10年后,華為已成為過千億的世界級大企業,而任正非也成為中國一代商業風云人物。
一個人能善待比自己弱小之人,這是人格和人品的反映。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所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10年前,華為還只是一個過百億的公司;10年后,華為已成為過千億的世界級大企業,而任正非也成為中國一代商業風云人物。
中國人講“仁者愛人”,又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讓自己不舒服,也不能讓別人不舒服,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為人處世的哲學。柳傳志身上,就體現了這種中國傳統式的高情商。一位知名媒體人,曾寫過有一次他去參加柳傳志晚餐的經歷。
“他在北大附近的直隸會館請客。我從遙遠的東四環過去,到達時已比約定時間晚了整整一個半小時。”一般來說,與這樣級別的大人物吃飯,沒有早到就算了,還遲到這么久,想想就無法淡定。正惴惴不安時,卻突然收到柳傳志助手的短信:“柳總請你開車不要著急,我們等你。”到了房間,果然一桌人在柳傳志堅持下都還吃著涼菜閑聊,他親自走到門口迎接。席上相談甚歡,絲毫未露不滿之色。結束時每人還送了一支鋼筆,不貴,卻預先刻好了每個人的名字(定制)。臨走,柳傳志又將每個人都送到門口。
真正在意一頓飯、一支筆的人應該不會太多,但重要的是,這是來自商業領袖“柳傳志的尊重”,這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讓人心里舒服。柳傳志自己從來不遲到,也是出了名的。不但不遲到,如果提前到得太早,他還會在自己車里多待一會兒,然后再準時出現在現場,擔心早到了給主辦方造成接待上的麻煩。反觀生活中,有些老板習慣于擺譜讓別人等,以體現自己的“身份”,殊不知連基本的尊重都不懂,他基本也就在這個層次了。
“他在北大附近的直隸會館請客。我從遙遠的東四環過去,到達時已比約定時間晚了整整一個半小時。”一般來說,與這樣級別的大人物吃飯,沒有早到就算了,還遲到這么久,想想就無法淡定。正惴惴不安時,卻突然收到柳傳志助手的短信:“柳總請你開車不要著急,我們等你。”到了房間,果然一桌人在柳傳志堅持下都還吃著涼菜閑聊,他親自走到門口迎接。席上相談甚歡,絲毫未露不滿之色。結束時每人還送了一支鋼筆,不貴,卻預先刻好了每個人的名字(定制)。臨走,柳傳志又將每個人都送到門口。
真正在意一頓飯、一支筆的人應該不會太多,但重要的是,這是來自商業領袖“柳傳志的尊重”,這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讓人心里舒服。柳傳志自己從來不遲到,也是出了名的。不但不遲到,如果提前到得太早,他還會在自己車里多待一會兒,然后再準時出現在現場,擔心早到了給主辦方造成接待上的麻煩。反觀生活中,有些老板習慣于擺譜讓別人等,以體現自己的“身份”,殊不知連基本的尊重都不懂,他基本也就在這個層次了。

柳傳志高情商的另一個體現,是中國式敬酒。在酒桌上,每一次他都會帶著幾位旗下總裁起身敬酒,不是跟一個人,而是跟每個人都要碰杯,聊幾句天,偶爾開幾句玩笑。這種中國式敬酒,或許別人做起來只是尋常,但柳傳志是商業領袖,做起來令人難忘。這時候其實很多人在意的已經不是酒,而是這種“給面子”的感覺。柳傳志身上,你似乎很難看到“架子”,這是他獨有的魅力。
對陌生人的尊重,可以把他們變成朋友;對年輕人的尊重,可以把他變成信徒。無數在聯想工作過的人都像崇拜老族長一樣視柳傳志為精神領袖,想必與這份對人的尊重分不開。柳傳志這種為人、處世、言談的魅力,讓與之相處的人,都如沐春風的能力,與其說是一種高情商,不如說是一種中國式的高智慧。
說到讓別人舒服,不得不說近期剛上市的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無論在企業管理,還是為人處世,張勇都將“讓別人舒服”做到了極致。對員工尊重,是海底撈管理理念中最成功的。海底撈的員工之所以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因為他們從公司和工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回饋,得到了超過社會環境所能帶來的尊重。著名管理學者陳春花教授講過一個管理理念:人是用來尊重的,不是用來管理的,管理的對象是組織和績效目標。張勇就想要為海底撈的員工建立一個家的“理想國”。
對陌生人的尊重,可以把他們變成朋友;對年輕人的尊重,可以把他變成信徒。無數在聯想工作過的人都像崇拜老族長一樣視柳傳志為精神領袖,想必與這份對人的尊重分不開。柳傳志這種為人、處世、言談的魅力,讓與之相處的人,都如沐春風的能力,與其說是一種高情商,不如說是一種中國式的高智慧。
說到讓別人舒服,不得不說近期剛上市的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無論在企業管理,還是為人處世,張勇都將“讓別人舒服”做到了極致。對員工尊重,是海底撈管理理念中最成功的。海底撈的員工之所以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因為他們從公司和工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回饋,得到了超過社會環境所能帶來的尊重。著名管理學者陳春花教授講過一個管理理念:人是用來尊重的,不是用來管理的,管理的對象是組織和績效目標。張勇就想要為海底撈的員工建立一個家的“理想國”。

張勇曾做過一個內部講話《好想有個家》:希望海底撈的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在城市落戶,把孩子接過來。海底撈給員工租小區房,設施齊全。光是員工的住宿費用,一個門店一年就要花掉50萬人民幣。在離職率高的業內,海底撈一直做得很好,為員工建起了一個家的“理想國”。
海底撈的工作很累,但是作為服務員卻收入不菲。海底撈的工服都是名牌運動衣,服務員費鞋,鞋子的質量更好,這一點讓大多數農村來的打工者感到很滿足。海底撈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讓每一個海底撈的顧客都舒服。近乎極致的服務,也是海底撈成功的秘訣之一。
“這里跟別的餐廳不一樣:吃火鍋眼鏡容易有霧氣,他們給你絨布;頭發長的女生,給你猴筋套;手機放在桌上,吃火鍋容易臟,還給你專門包手機的塑料套。”“我第二次去服務員就能叫出我的名字,第三次去就知道我喜歡吃什么。服務員看出我感冒了,竟然悄悄跑出去給我買藥。感覺像在家里一樣。”“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么,趕緊給人點好,有什么不滿意,多陪笑臉。”張勇在采訪時說。
前段時間坐高鐵出差做培訓,客戶派了一位年輕助教接待。列車剛剛停穩,便接到助教打來的電話,告訴他高鐵站有A、B兩個出口,她在A出口等,因為A出口離他更近一些。后來他問助教,“你怎么知道我離A更近?”助教說:“您不是把票拍照發我了嗎?我看您是2號車廂,列車的頭部,所以離您最近的電梯上來就是A出口啊。”
很周到,是不是?但這個女孩所做的,還遠不止這些。整個培訓行程,女孩也安排得井井有條,甚至還準備了一個便攜式熨斗,因為她知道入住的酒店沒有燙衣服務,而作為一個講師,登臺亮相時,服裝一定要舒展整潔......
你看她既沒熱情似火,也沒阿諛奉承,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整個過程毫無卡頓,讓人事事順意。辦事靠譜,讓別人舒服,這就是一種能力,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百里挑一。
周到細致的待人處事,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個加分項。和領導、長輩相處,作為晚輩:一定要走在前面按電梯、開門;主動喊服務員點菜、上菜;以及掌握他們的小習慣。公司團隊聚餐時,作為新人:主動幫大家清洗餐具,斟茶倒水;前輩們沒動筷前,不要先吃;領導或同事發言時,先認真傾聽,不要打斷。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時:主動給朋友、同事發一條祝福信息;開頭寫上對方的名字;要回復別人的祝福信息。這算討好嗎?我不這么認為。
周到的待人處事對于心里有他人的人而言,不是世故和獻媚,而是他們覺得就應該這么做而已。工作和生活中,誰不愿意和那些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處呢?真正優秀的人,之所以能在行業內有所成就,除了專業素養,恐怕也和他們平易近人,對事不對人,情商高到隨時隨地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有關吧?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EQ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我們常常說要遇到自己的貴人。但貴人不是說來就來的,在遇到貴人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先成為自己的貴人?比如你做事考慮周全一點、禮貌友好點、多換位思考一點,讓周圍的人因此欣賞你,給予你機會。
你可能會說,讓別人舒服,豈不是要委屈自己?那多累啊!
海底撈的工作很累,但是作為服務員卻收入不菲。海底撈的工服都是名牌運動衣,服務員費鞋,鞋子的質量更好,這一點讓大多數農村來的打工者感到很滿足。海底撈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讓每一個海底撈的顧客都舒服。近乎極致的服務,也是海底撈成功的秘訣之一。
“這里跟別的餐廳不一樣:吃火鍋眼鏡容易有霧氣,他們給你絨布;頭發長的女生,給你猴筋套;手機放在桌上,吃火鍋容易臟,還給你專門包手機的塑料套。”“我第二次去服務員就能叫出我的名字,第三次去就知道我喜歡吃什么。服務員看出我感冒了,竟然悄悄跑出去給我買藥。感覺像在家里一樣。”“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么,趕緊給人點好,有什么不滿意,多陪笑臉。”張勇在采訪時說。
前段時間坐高鐵出差做培訓,客戶派了一位年輕助教接待。列車剛剛停穩,便接到助教打來的電話,告訴他高鐵站有A、B兩個出口,她在A出口等,因為A出口離他更近一些。后來他問助教,“你怎么知道我離A更近?”助教說:“您不是把票拍照發我了嗎?我看您是2號車廂,列車的頭部,所以離您最近的電梯上來就是A出口啊。”
很周到,是不是?但這個女孩所做的,還遠不止這些。整個培訓行程,女孩也安排得井井有條,甚至還準備了一個便攜式熨斗,因為她知道入住的酒店沒有燙衣服務,而作為一個講師,登臺亮相時,服裝一定要舒展整潔......
你看她既沒熱情似火,也沒阿諛奉承,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整個過程毫無卡頓,讓人事事順意。辦事靠譜,讓別人舒服,這就是一種能力,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百里挑一。
周到細致的待人處事,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個加分項。和領導、長輩相處,作為晚輩:一定要走在前面按電梯、開門;主動喊服務員點菜、上菜;以及掌握他們的小習慣。公司團隊聚餐時,作為新人:主動幫大家清洗餐具,斟茶倒水;前輩們沒動筷前,不要先吃;領導或同事發言時,先認真傾聽,不要打斷。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時:主動給朋友、同事發一條祝福信息;開頭寫上對方的名字;要回復別人的祝福信息。這算討好嗎?我不這么認為。
周到的待人處事對于心里有他人的人而言,不是世故和獻媚,而是他們覺得就應該這么做而已。工作和生活中,誰不愿意和那些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處呢?真正優秀的人,之所以能在行業內有所成就,除了專業素養,恐怕也和他們平易近人,對事不對人,情商高到隨時隨地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有關吧?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一個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EQ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我們常常說要遇到自己的貴人。但貴人不是說來就來的,在遇到貴人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先成為自己的貴人?比如你做事考慮周全一點、禮貌友好點、多換位思考一點,讓周圍的人因此欣賞你,給予你機會。
你可能會說,讓別人舒服,豈不是要委屈自己?那多累啊!

《奇葩說》里,何炅的一番話或許能解答你的疑惑:“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討好別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還可以讓你開心,我也沒有為難自己,我不辛苦的,而且在整個過程,我自己很習慣,甚至很享受。”簡單粗暴地總結下就是:讓別人舒服的前提,是自己內心已足夠強大。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好人緣,羨慕別人的好機會,但其實讓別人舒服,真沒那么難。
或許我們成不了第二個李嘉誠、任正非,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尊重別人,并被別人尊敬的人,這也是一種難得的實力。
或許我們成不了第二個李嘉誠、任正非,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尊重別人,并被別人尊敬的人,這也是一種難得的實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