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寶(三)
45.景云銅鐘
唐代,陜西省西安景云觀遺物,距今已有1300年。現在人們在除夕之夜聽到的陜西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新年鐘聲”,就是景云鐘的錄音。
46.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1987年4月,封閉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神秘之門被打開,此錫杖隨著被發現。現藏法門寺博物館。
47.八重寶函
同為法門寺地宮出土。八重寶函的第一重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
48.銅浮屠
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塔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
49.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屬戰國時期,第一次以實物面貌生動再現出戰國時期的斗拱造型。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50.“五星出東方”護膊
蜀錦,漢代,來自古蜀國。位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之首。其中一塊青底白色織錦護膊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
51.中山王鐵足銅鼎
屬戰國時期。鼎壁與蓋部云鈕以下、足部以上,共469字,是已發現刻銘戰國銅器中字數最多的。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52.劉勝金縷玉衣
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整套“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53.長信宮燈
屬西漢。據考證,此燈原為西漢陽信侯劉揭所有。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堪稱“中華第一燈”。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54.銅屏風構件5件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55.角形玉杯
西漢,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上占絕對重要的地位。現藏廣州南越王博物館。
56.人物御龍帛畫
戰國中期晚段時期文物。畫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發現用此畫法的最早作品。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57.人物龍鳳帛畫
戰國中期晚段,1949年湖南長沙東南郊楚墓出土。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58.直裾素紗禪衣
西漢,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重49克,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織造技術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這件紗衣應屬于辛追。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59.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西漢,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棺槨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
60.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帛畫覆蓋在一號墓即辛追墓的內棺上。畫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別表現了天上、人間與地下的場景,體現了西漢初年的神仙方術思想,學者認為帛畫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國。
61.紅地云珠日天錦
屬北朝時期。此織物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格,十分珍貴。現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2.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本續》
紙本,屬西夏時期。為藏傳佛教經典的西夏文譯本,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發現將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對研究中國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術具有重大價值。
63.青花釉里紅瓷倉
江西省博物館收藏了一件在景德鎮出土的青花釉里紅瓷器——樓閣式瓷倉。為1979年9月,豐城縣文化館在省文物商店的協助下征集到的。青花釉里紅瓷器,甚為罕見,作為樓閣式瓷倉,并且有明確紀年,迄今僅為孤例。
64.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南朝。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八人席地而坐,或撫琴嘯歌,或頷首傾聽,人物之間以樹木相隔,完美地體現了對稱美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