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千古不易,須知用筆大忌!
古人說:用筆千古不易,說明用筆說道兒多。用筆也就是筆法,通俗的說就是怎樣用毛筆把每一個筆畫寫的準確、到位、漂亮,合乎法則。寫好了不容易!用筆是個技術活兒,就像木匠、鐵匠一樣,除了要做到橫平豎直,木匠的榫卯要盡量長一些;鐵匠要短一些,這就是技術。三百六十行,每行有每行的獨門技術,多數是可以言傳的,但很多細微之處是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有時有些細節怎么說也說不明白,這就需要悟性,要不怎么說同樣學藝,有人三年出徒,有人學了一輩子還狗屁不是呢!這就是悟性不夠的結果。書法也一樣,悟性不夠,往往進步就慢,悟性有時是需要有書內功夫和書外功夫多方面的綜合修養來獲得的,修養夠了,就能很輕松地看到錯綜復雜萬千筆畫之間藏著的“小”來。不多說廢話了,還是書歸正傳,談一談用筆方面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吧!
[1]忌專用中鋒或專用側鋒;宜中鋒側鋒并用,須特別留意的是,意在筆前,走筆方向明確,腕宜圓,筆宜方,八面出鋒,細處用中鋒,厚處用側鋒。
[2]忌由快速產生的平拖、干筆、粗細均等;宜行處皆留,留處皆行。
[3]忌按筆過重,提筆發飄;宜講究提按:齊而不齊,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要“提著筆向下按”,按著筆時也輕提。
[4]忌用筆失控,送筆不及,力量不到;細筆要有韌性,粗筆還要結實,既有鐵劃銀鉤的粗筆,又有行云流水的細筆。
[5]忌單字中做“眼”,一字中不能多處主筆,互爭則敗;宜講究穿插避讓,以自然的書寫感把筆控鋒。
[6]忌書眼過多,隨處是眼等于無眼;但也要考慮,中間一行是作品的重點。一幅作品中,要有幾個突出、精彩、有個性的字,此亦名“書眼”,大小字變化相間,輕重字參差錯落,才能“放逸生奇”。
[7]忌一字一蘸墨,筆均墨勻;重新起筆宜用濃墨,濃墨字的筆畫特別要交代清楚。筆墨重的字不能面積相等,字的重輕要有過渡,無墨時也能看出字中有筆,最忌團狀的模糊一片,使用漲墨猶須小心,不能一片狼籍,全無書卷氣。
[8]忌筆速過快,也忌筆速過慢;快則失勢,慢則僵板,宜墨干時速度略慢,濕時略快,粗時略慢,細時略快。
[9]忌呆板或油滑;行草要有楷意,間架穩固,楷書要用行法寫,生動不滯。交筆時,起訖分明,每筆都要交代清楚,點畫與牽絲嚴格分開,不使筆勢有背自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