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煙云龍蛇 隨手運轉——蔡襄《紆問帖》賞識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8-08-29 10:18:26編輯:wuxing 當前位置:首頁 > 書畫 手機閱讀
煙云龍蛇 隨手運轉——蔡襄《紆問帖》賞識

黃辛虹

2018年08月29日08: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紆問帖 26.7×28.8厘米 北宋 蔡襄

原標題:煙云龍蛇 隨手運轉

  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蔡襄《紆問帖》,作品上鈐有明代著名藏書家項篤壽的白文半印“項篤”、朱文半印“李”、白文印“耐軒寓意”以及清代著名藏家安歧朱文印“心賞”、朱文印“安”、白文印“儀周鑒賞”等。全帖77個字,內容為:

  襄啟:中間承勞紆問,適會疾未平,殊不從容,示書兩通,知煩指干,新第有未備,且與鐍鑰。卻候別作一番倂了之。四人園子,只與門下每人一間,園中地,分與四人分種,要他栽種也。不一一。襄奉書。五日。

  一張不盈尺的信札足見蔡氏筆下功夫和水準。蔡襄善寫小字,尤以行書為精妙。歐陽修這樣評價蔡襄的小字:“蔡君謨既為余書《集古錄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歐陽修與蔡襄過往甚密,交情頗深,故能深解老友手下真情流露。而蘇東坡也轉述歐陽修的描述:“歐陽文忠公論書云‘蔡君謨獨步當世’,此為至論。”言君謨“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蘇東坡也說:“獨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隸小劣。”從歐陽修與蘇東坡的論書看,兩人皆是同時代的人物,對蔡襄書法都有相近的評價,說他行書最佳,縱觀蔡襄傳世的作品看,也確實如兩人評價的一樣,行書最佳。

  再來看看此帖,用筆可謂鋒芒畢露,又不失變化之能事。此帖字與字之間上下連接,氣貫前后,用筆粗細變化,細筆出雖有對比,卻細得過分,對比太強烈,顯得軟弱了。蔡襄書法以新筆法入書為多,很少見到類似古篆隸的筆法在里面,所以蘇東坡說他“分隸小劣”是沒錯的,從此帖便可窺探一二,古法不通則用筆不沉厚,結字不古氣,這無疑對蔡襄書法是一個很大的限制。今人注重詩書畫印等各項精能,清代諸家,不乏人才,近代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后少見有能者,后人學全能不是吸收營養,皆以名利為之,確實荒謬不堪,讓人可笑了。從這方面看,蔡襄給后人起到很大的啟示作用,能通各樣,將所需的營養據為己有,這是最好的修煉方法。再看此帖章法,平鋪直敘,因是信札之故,無過多的編排上的講究,只要方便閱讀便是,孫過庭在《書譜》中講到章法時說:“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此帖蔡襄章法上取勢平正,不見一點險絕,此可見其難度之高,平正而不失氣度,變化在平靜中流露,恰如武林高手在無聲處取人性命,是何等讓人嘆服!綜合而言,蔡襄此帖用筆變化多端,結字平正,章法平實不奇,氣質高雅,不足處是有些用筆過于柔弱,用筆不夠渾厚,結字不入古法,略顯平淡。

  宋四家中,蘇黃二人相對于蔡襄而言,用筆則渾厚沉著,雖然有時候也是張牙舞爪,但不失風格的外張,不失用筆的本色;而米南宮則變化多端,舊法古法俱能,下筆即入古人,相較前三人,蔡襄最為飄逸。因此之故,也常為他人詬病,用筆過于軟弱,不見剛強之氣息。如黃庭堅說:“君謨書如蔡琰《胡笳十八拍》,雖清壯頓挫,時有閨房態度。”就連米芾也異口同聲地說:“蔡襄書如少年女子,體態嬌嬈,多飾名花。”兩人都評價蔡氏書風有嬌弱之態,但從另一方面說,蔡氏書法崇尚妍美,從此帖的結字不難看出這一點,結字平正穩健,字與字變形并不夸張,求正而不求奇。可見蔡氏在其書法審美上,以平正妍美為其追求目的。

  反觀蔡氏學書源流,我們便可知道其產生此思想的源頭。從現在能看到的資料看,蔡襄較早年的《門屏帖》,其書風在周越與宋綬之間,后又學虞世南、歐陽詢等唐人法。唐人法度森嚴,很多人能入而不能出,蔡襄也不能出之列,耗其畢生,蔡襄都在唐人法度下流連,想脫身卻脫不出來。再看蔡襄其他較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澄心堂紙帖》和《陶生帖》,兩者用筆秀麗輕盈,不入古法。《澄心堂帖》用筆雖是筆筆具見細心,卻連唐人之法也未到,缺少幾分古態;《陶生帖》用筆雖生動活潑,而缺少沉穩。從另一個方面說,我們欣賞古人法書,不是只有唯古則美、則好,更重要是能在不足處求自身,反求諸己,見不賢而自省,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責編:赫英海、魯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書畫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