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孩子,輸在了不懂規矩上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多少孩子,輸在了不懂規矩上
我們教育孩子,到底要教他們什么呢?
知識,技能,禮儀,還是習慣?
這些都很重要,然而有一點必不可少——規矩。
懂規矩,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先成人,再成才。
01熊孩子惹禍,父母兜不住。
如果不懂規矩,孩子真的是什么禍都敢闖:
襄陽一男孩暑假在家玩耍,腦袋被防護網卡住,求助消防員解困;
南京一小孩多次往樓下扔雞蛋,車輛和路人遭殃,鄰居忍無可忍報了警;
甘肅幾個熊孩子在高速路邊扔石頭,砸壞7輛車,致使200人滯留服務區......
小孩子為所欲為,能有什么好處呢?
這樣子破壞規矩,只會帶來負面效應,讓自己陷入窘境,父母想兜也兜不住。
有些錯誤可以被原諒一次,作為孩子成長必須支付的學費。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壞規矩,無疑是自討苦吃。
最終,父母和孩子都會為此付出超額的成本。
02年齡,不再是犯錯的理由。
對于孩子犯錯,家長有一個慣用的借口是“他還小,還是一個孩子。”
然而,近年來大眾卻不肯接受這個說辭,也不予寬容孩子破壞規矩的行為。
說到底,身在同一片土地上,規矩是不分年齡大小的。有些家長用年齡來限制孩子的成長,只會讓孩子慢人一步。
可能有些父母擔心:教小孩子懂規矩,反倒妨礙孩子的自由與天性。
然而事實上,釋放天性與遵守規矩,統一于整體,而非對立的兩面。
優秀的孩子自幼就能懂規矩,他們會拆房子、拆解遙控器,但是在動手之前,孩子會提前詢問一聲:“爸爸媽媽,我可以玩這個嗎?”
他們還會亂扔玩具,把家里弄得一團糟,但是玩完以后,孩子會自覺收拾好東西,讓一切歸位如初。
年齡雖小,孩子能夠做到的,卻超乎我們的想象。
而我們作為父母,必須警惕一個誤區:懂規矩,不意味著孩子聽家長的話。
家長不是孩子的規矩,而是遵守規矩的榜樣。
我在生活中遇見過大人帶小孩闖紅燈,領著孩子插隊,不少父母自身就不懂規矩,更何況他們的孩子呢?
我們以身作則,才能教會孩子遵守規矩、明白事理。
如此,不僅提高孩子的規矩意識,而且鍛煉孩子的思考決策能力。
從長遠來看,孩子成長的最終目的,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社會正是依據規矩而建立起來的。
所以,不以年齡為限,孩子早點懂規矩,早點適應這個社會,才是發展的大勢所趨。
03規矩,幫孩子立足于社會。
提起“規矩”這個詞,有人可能會聯想到枷鎖、鐐銬,覺得這是一種沉重的束縛。
但是父母千萬不要有這種排斥心理,對孩子來說,懂規矩反而是最有力的自我保護。
小孩什么都不懂,不但容易遭壞人騙,還容易遇到生命危險。
有些規矩父母一定要教孩子: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不隨便吃陌生人給的零食,出門在外保持警惕心,遇險時及時撥打求救電話......
當孩子了解世界的運行法則,知道黑白善惡,才能防范詐騙,遠離危險。懂規矩,懂法律,才能在受欺負的時候,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教的規矩一定要教會孩子,就像孫悟空帶上緊箍咒,過程中有諸多痛苦,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古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之為人,就是要接受文明教化。
當初在花果山上,孫悟空再怎么無法無天,會“七十二變”,終究是一只猴子。
戴上緊箍咒之后,才在取經路上修成正果,成為斗戰勝佛。
孩子戴上“緊箍咒”,在規矩里領悟生存之道,方能立足于社會。
懂規矩,其實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
不懂規矩的孩子多走彎路,用時間與精力去試錯;而懂規矩的孩子沿著正道,避開危險,順利前行。
人生這一場比賽,處處存在著規則。最先出局的,一定是不懂規矩的人。
孩子熟知規矩,才能認清比賽形勢,分析利弊得失,做出最恰當的選擇,贏得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