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自己。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于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
2018-12-27 閱讀全文>>農村有許多手藝人,俗稱“匠人”,他們用精巧的手藝,給與人們恰到好處的幫助。但現在很多手工藝都在慢慢衰落,甚至有些已經消失……今天與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真正的匠人精神。...
2018-12-27 閱讀全文>>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
2018-12-27 閱讀全文>>今祭毛公,遙望蒼穹。心潮起伏,思如泉涌。
大象無形,滴水有恩。千字頌文,聊表心聲。...
朱用純(1627年~1698年),字致一,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因敬仰晉人王裒在父親墓前搭草廬而居、攀柏樹悲號之義,自號柏廬。...
2018-12-26 閱讀全文>>一問三不知,現指怎么問都說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涂,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2018-12-25 閱讀全文>>器量須大,心境須寬;思而后動,論而后行...
2018-12-25 閱讀全文>>老話、俗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其中凝結著無數先人的做人智慧與處世之道,值得我們學習!...
2018-12-25 閱讀全文>>今天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細品感覺故事雖簡單,但其內容的寓意卻令我有所動容。...
2018-12-25 閱讀全文>>什么時候,都要記住,這個世界,并沒有你想像的那么簡單。...
2018-12-25 閱讀全文>>人生要結交兩種人:良師;益友。
練就兩項本領:做事讓人感動;說話讓人喜歡。...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了”。
吳冠中先生說,“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2018-12-21 閱讀全文>>一片片土瓦,將淳樸凝聚,歡聲笑語,雖然低矮,但溫暖而清新的,能將人心拉近,美夢常留心間....
2018-12-20 閱讀全文>>有首歌唱,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2018-12-20 閱讀全文>>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相理衡真》:行則屬陽,坐則屬陰,陽主動而陰主靜,理之常也。...
2018-12-20 閱讀全文>>一笑置之,不是對人對事的冷漠,更不是玩世不恭,而是對他人的一種理解和寬容,是對自我心靈的一種放松,是解脫羈絆和自嘲的一種聰明。...
2018-12-19 閱讀全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2018-12-18 閱讀全文>>《后漢書》由南朝宋時期范曄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記載東漢歷史的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記述了上起漢光武帝建武元年(...
2018-12-18 閱讀全文>>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一個人,窮不算啥,
但不能丟掉為人的尊嚴。...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一切歸于零的心態。做人,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心胸開闊。
?...
易變臉,薄福之人奚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2018-12-17 閱讀全文>>苦而不言,喜而不語。短短兩句,包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
2018-12-14 閱讀全文>>古往今來的眾多名人,在他們的生前或臨終前,都喜歡留下一些有關修身和勵志方面的文字,用以教育和訓勉自己的兒孫,作為子孫后代終身的行為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