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事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89歲屠呦呦: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當你真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6月17日,是屬于屠呦呦的日子。
這天一大早,屠呦呦團隊帶來了兩個震驚醫(yī)學界的消息:
攻堅“青蒿素抗藥性”難題;
“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效果樂觀。
這意味著什么呢?
青蒿素是人類治療瘧疾首選高效藥物,青蒿素聯(lián)合療法治愈的瘧疾病患已達數(shù)十億例。
但瘧原蟲對青蒿素類藥物產(chǎn)生的抗藥性,使得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
而此次抗藥性難題的解決,使得青蒿素對于治療瘧疾長期有效!
紅斑狼瘡號稱不死的癌癥,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而“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最高有效率達90%,新雙氫青蒿素片劑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獲批上市。
這樣一來,紅斑狼瘡將不再是絕癥。
救命治病,功德無量。BBC甚至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么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作為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第一發(fā)明人,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那一年,她85歲。
今年1月份,英國廣播公司發(fā)起“20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票選活動。
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圖靈一道成為候選人。
這一年,她89歲。
在這些舉世矚目的成績背后,是屠呦呦50余年默默無聞的鉆研。
做事勤勉不息,做人淡薄名利,屠呦呦的一生,印證了那句話:
“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在被人們熟知前,屠呦呦已與青蒿素結緣半個多世紀。
20世紀60年代初,瘧疾肆虐,全球都沒有控制疫情的有效療法。
1967年,屠呦呦所在的單位響應號召,對抗瘧疾的“523項目”啟動,屠呦呦成為中醫(yī)藥協(xié)作組的組長。
37歲的屠呦呦,把全部心思都撲在了瘧疾藥物的研究上。
她帶著一批研究員,調(diào)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通過對380多個提取物的篩選,最終確定了青蒿作為治療瘧疾的首選。
而在此期間,她曾有長達4年的時間,毫無進展。還曾在反復的提取實驗中,吸入過量乙醚,患上中毒性肝炎。
為了證實藥物的安全,屠呦呦跟團隊甚至不顧藥物的毒副作用,服下了提取物,成為第一批以身試藥的小白鼠。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jīng)歷了高達190余次的失敗失敗再失敗,屠呦呦終于成功了。
2015年,屠呦呦接受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頒獎。一夜之間,她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屠呦呦的高光時刻,從85歲才開始。
而在這之前的漫長歲月中,都是她與瘧疾死磕的日日夜夜。
沒有成果、不被認可、不為人知,可她并不介意,一直全力以赴做研究。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寫過這樣一句話: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他們的一生,比起成名,更擔心社會有沒有發(fā)展,國家走得夠不夠遠。”
還有人說:“成功這事兒,你不該去追求它,你得老老實實去追求過程,等你把過程做好了,成功和名利自然而然撲過來。”
屠呦呦就是一個但行好事、不問前程的人,老老實實追求過程,終于被成功和名聲找到。
《論語·子路》有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人生沒有一蹴而就,你看到的成就,都是厚積薄發(fā)。
02、真正厲害的人,都在下半場絕地反擊。
褚橙創(chuàng)始人褚時健,是一個很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傳奇不在于創(chuàng)造了多少物質財富,而在于他觸底反彈的人生魄力。
褚時健壯年得志,將瀕臨破產(chǎn)的玉溪卷煙廠,做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紅塔帝國”。
但就在事業(yè)最輝煌的時候,他卻鋃鐺入獄,跌入谷底。
從監(jiān)獄出來,他已經(jīng)70多歲了。很多人以為他將“了此殘生”,卻不料他種起了橙子,重新站了起來。
有一年萬科創(chuàng)始人王石去云南看望他,褚時健的滿頭白發(fā)與對事業(yè)的滿腔熱情,在那一刻深深觸動了王石。
“你想象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么情景。
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span>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褚橙也被稱為“勵志橙”,而84歲的褚時健不僅讓全村人過上了好日子,自己也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褚時健的一生,正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人生過得特別精彩的人,往往不被年齡所限,在人生的長河中,笑到最后。
94歲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摩西奶奶有一句名言: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在76歲拿起畫筆之前,她只是這世界上再普通不過的一個人。
結婚前,她是農(nóng)夫的女兒;結婚后,她是工人的妻子。
76歲時,她第一次拿起畫筆;
80歲時,她在紐約舉行個人畫展;
100歲時,紐約州將她生日那天,命名成“Grandma Moses Day”。
這是很多畫家窮其一生,也無法達到的成就。
所有的為時已晚,都是恰逢其時。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為了年齡而瞻前顧后、患得患失,他們隨時都有重新開始的能力。
人生路長,不爭朝夕,也不看一時的得失,只要不放棄,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候。
03、人生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
前幾天,第25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綻放”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
電視劇《都挺好》中飾演“蘇大強”的倪大紅,獲得最佳男主角。
“人丑面癱”的他,在演藝這條路上,走得并不順當。
因為顏值不高,從報考學校開始,他就屢遭打擊。
1978年,考中戲,落榜;
1979年,考軍藝,又落榜;
1980年,考上戲,還是落榜。
“太難受了,哭過,這都不用說了,也把自己喝醉過?!?/span>
但哭過之后,他擦干眼淚,執(zhí)拗地踏上第四次考學的征程。
有人說,當你真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這一次,他考上了中戲。
階段性勝利之后,他依然面臨挑戰(zhàn)。
還是因為長相,他屢被嘲笑,老師總是給他安排“父輩”的角色。
既然靠不了相貌吃飯,倪大紅索性就踏踏實實磨練演技。
當別人為了出名焦慮萬分的時候,他懷著一腔專注、穩(wěn)扎穩(wěn)打,將每一個角色揣摩到極致。
他曾不顧高燒,吊著威亞從700階天梯上一躍而下;
一連幾個月穿著比腳小兩碼的鞋子,把腳擠得變形;
在配合爆炸場面時腿被劃破,鮮血直流,卻面不改色堅持到最后……
這些年,他認真演戲,不制造話題,不關心流量。
直到59歲時碰上《都挺好》,他才一夜走紅。
從籍籍無名到火爆熒屏,倪大紅用了整整35年。
但有什么關系,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耐力比一時的速度重要得多。
用力過猛的人生未必持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堅持,才會看得到繁華。▽
網(wǎng)上有段話,曾經(jīng)激勵了無數(shù)人: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yè)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穩(wěn)定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后活到90歲。 有人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 奧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tǒng)。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qū),別讓任何人任何事打亂我們的人生節(jié)奏。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曾笑言自己不著急:
“你們用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10年去做,你們用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去做。如果這樣還不行,我就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到80歲把你們一個個送走以后再來做?!?/span>
人生漫長,不必慌張。
在自己的時區(qū)里,腳踏實地地一步步向前走,總會走到該到的地方。
請記得,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要不放棄,最壞的結局,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及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