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很多人說: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
這個人雖然是蜀國的開國皇帝,但是完全沒有一點雄主的氣象。
論勇武他比不上張飛,論帶兵他比不上關羽,論智謀他比不上孔明,遇到事情就哭,實在沒有一點用。
和他同期創業的曹操是官二代,孫權則是直接繼承了哥哥的基業,只有劉備,投軍之前是個賣草鞋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平庸窩囊”的男人,卻最終開創蜀漢王朝。
和曹操這樣超一流的猛人,一起名垂青史。
他的秘訣當然不是會哭,而是最夠謙遜,足夠內斂,足夠低調。
01 謙和有禮,待人恭敬
劉備曾任平原縣令。
他在任上,努力恢復發展生產,整頓軍備,深得人望。
當地的豪強見他漸漸做大,心生嫉妒,于是派出刺客想要除掉劉備。
刺客混進縣衙之后,卻被劉備以禮相待。
他以為來人是他治下的百姓,來找他反映問題。
于是端茶遞水,噓寒問暖,熱情地招呼了刺客。
放在現代,也是個絕對合格的人民公仆。
刺客本來是游走在社會邊緣的人物,雖然蔑視權貴,但是卻有自己的良知。
刺客主動坦白自己的來歷,羞愧地離開了。
史書上說劉備:“善下人”,他對人很客氣,很謙和。
拜訪比自己小二十歲的諸葛亮,劉備離著草廬五里地就開始下馬,牽著馬去拜訪。
下雪天張飛不愿去,劉備反而覺得更顯自己誠意,在雪地里站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感動了諸葛亮。
一個人的內心雖然不容易窺伺,但是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卻是一望而知。
《論語》里講:“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真正的君子,待人恭敬而有禮貌。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個的修養。這個人可不可交,全在相處的細節中。
劉備在投軍的前二十年,吃過無數敗仗,每每如喪家之犬,但是投奔他的人卻還是絡繹不絕。
因為他待人謙和恭敬,大家在劉皇叔這里可以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可以在亂世里,感受到一份到做人的尊嚴。
02 放大別人,縮小自己
諸葛亮投奔劉備之后,最大的貢獻就是聯吳抗曹。他舌戰群儒,說服孫權和劉備聯合,赤壁大破曹操。
他的才華,東吳上下是有目共睹的。
這么耀眼的謀士要是被挖個墻角,實在再正常不過了。
更何況他的哥哥諸葛瑾本來就是孫權的幕僚。
事實上,諸葛亮確實被東吳挖墻腳了。
但是諸葛亮卻沒有答應。
理由只有一個,因為在劉備那里,有更好的發揮空間。
啥意思呢?
就是劉備不會干涉他,會給他更多的自由。
孫權年少有為,所以心氣很高,政令軍事都要插一杠子,顯示一下存在感。
但是劉備就不然。
劉備不會因為自己的意見被忽視而惱怒,所以諸葛亮覺得自己的發揮空間更大。
果不其然,回去之后,軍國大事,劉備一律聽從諸葛亮的,他自己絕少插嘴。
有個詞叫稟賦效應,意思是說:
同樣一個策略,如果是自己想出來的,那自己就會覺得很厲害。
如果是別人想出來的,就會覺得很一般。
人們總是本能的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所以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別人的想法乘以二,自己的意見除以三,這才比較接近真實。
而劉備就是那種可以把自己除以三,把別人乘以二的人。
他說自己“智術短淺”,承認自己不如別人,這樣的謙遜,又怎能不讓屬下感動呢?
03 韜光養晦,能屈能伸
劉備曾在徐州牧陶謙的手下任職。
陶謙死的時候,留下遺命,讓劉備接手徐州。
劉備順理成章成為徐州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創業根基。
但是徐州卻被呂布偷襲,劉備的家小被扣押,自己倉皇出逃。
安頓下來之后,劉備卻選擇重回徐州,獻上徐州牧的大印,與呂布和解。
呂布當然開心,因為這就等于劉備承認了他的合法地位,他不再是徐州的強盜,而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