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里最重要的是這三句話
《 易經 》又稱《 周易 》,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相傳為周文王所著,成書于周代,故而稱呼《 周易 》。
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的《易經》,自然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三句話。
1吉無不利,自天佑之
很多書里面說,“自天佑之” 就是來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
中華民族有很多很好的東西,但是由于我們的誤解,而沒有使之發揮良好的效果。
“自天佑之”告訴我們: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己助者。
孔子后來講得更清楚,“盡人事以聽天命”。
不盡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計劃,人是執行。沒有執行,計劃也等于空。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
2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就是自然,江山依舊在,自然是永遠不變的。
自然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易經》告訴我們的。慢慢地,全世界都會向這個標準靠攏。
積善之家,是可以永遠存在下去的。所有看得見的錢財,看得見的寶貝,都是不可靠的。
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職場生活當中提升自己的品德。
老天就是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讓我們反省,數據不可靠,資訊不可靠,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因為它會變化。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
3 順天應人
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
人跟動物不同,在于人有情。
人跟動物都有性,人有人性,馬有馬性,豬有豬性,草木皆有性。這個性就是本能,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而情就是良心。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情文化。而情,就是表示美好的心。一個人的心很好,就叫有情。
中國人不僅對人有情,對草木,對宇宙,都有情。不僅對活著的人有情,對死去的人也有情。
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做事情做到了彼此之間沒有了情,最后的結局是很凄慘的。
總結起來,中國人的特性就是既順天,又應人。這就是人們經常講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