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
廢墟有一種形式美,把撥離大地的美轉(zhuǎn)化為皈附大地的美。——余秋雨《廢墟》
上小學(xué)時,我家養(yǎng)著一只黑貓。白天它總是在堂屋里懶洋洋地睡覺,睡累了,才慢悠悠在房前屋后溜達(dá)一陣,又睡過去,呼嚕呼嚕打鼾。我羨慕它的自由和清閑,貓的世界里沒有“階級斗爭”,沒有“黑五類”,雖然它很黑,也沒人叫它“黑五類”,它自己管理著自己,沒有人訓(xùn)斥它,也沒有繁重的作業(yè)和勞動。到了夜晚,它出去一陣又返回來,我上床睡覺的時候,它也上床,鉆進(jìn)我的被窩,睡在我腳下,與我同眠,為我暖腳,在寒冷的冬夜,他就是我腳下一個軟綿綿熱乎乎的暖腳袋。它呼嚕嚕的鼾聲,應(yīng)和著一個少年均勻的鼾聲,與窗外細(xì)密的蛐蛐兒的琴聲,混合成鄉(xiāng)村夜晚最純真的抒情的顫音。少年的夜晚沒有故事,沒有重量。但少年的夜晚并不淺薄,少年的夜晚是寂靜深沉的,也是浩瀚無邊的。一只黑貓,加深了一個鄉(xiāng)村少年的睡眠深度。
有一次睡到后半夜,我醒來,感覺腳下很空,被子漏著風(fēng),才發(fā)現(xiàn)黑貓不在了。它去了哪里呢?母親說,貓和人不一樣,貓的晝夜與人的晝夜是反的,白天是貓的夜晚,夜晚是貓的白天,就像我們在白天干活過日子,貓在夜晚捉老鼠、找朋友,過貓的日子。現(xiàn)在想來,貓與我們并不生活在一個世界,貓是一種古老的精靈,貓沒有古代和現(xiàn)代的界限,貓生活在我們時間遙遠(yuǎn)的背面,貓的時間永遠(yuǎn)停留在混沌未開的遠(yuǎn)古的夜晚。
這年冬天,哥哥弟弟的腳都凍爛了,我的腳卻完好無損,我得感謝我的被窩里有一只為我暖腳的貓。不管它是有意識地陪伴和幫助我,或者僅僅是陪伴我的同時也讓我陪伴了它,反正是一只純真的貓陪伴著一個純真的少年,兩顆無邪的心在一個被窩里跳動。與一只黑貓同眠,我的夜晚很溫暖,我的夜晚沒有噩夢。
后來,黑貓出走,不見了蹤影,我在上學(xué)和放學(xué)路上,在找豬草的田野里到處尋找,都沒有找到。父親說,好貓管三村,它是到別的村子捉老鼠、做好事去了。
第二年春天,那天我在田野玩耍,在青青的麥田埂上,我聽見幾聲輕柔的貓叫,一愣神,它已來到我的跟前,一看,就是我家那只黑貓,它顯然還認(rèn)識我,望著我連聲叫。它很消瘦,肚子干癟,它弓起脊背用身子親昵地拂著我的褲腿,我彎下腰撫摸它的背,我摸到了它那皮包著的骨頭,脊背瘦硬得竟有些硌手。我心里一怔,黑貓受苦了,離開我們清貧的家,它在外流浪的日子也很不好過。我們這次意外會面很短暫,過了一會兒,它“喵喵”打了幾聲招呼算是道別,一轉(zhuǎn)身消失在田野,我久久遠(yuǎn)望著,麥苗間它瘦小的黑影隱隱約約,終于看不見了。
長達(dá)數(shù)月,不見黑貓歸來,也見不到它的蹤影。也許,貓是神秘的精靈,有著不為人知的深奧的秘密,它活著或不在了,都是一種神秘。
到了秋天,我在蘭家營村找豬草,路邊有一個簡易農(nóng)家?guī)鋵?shí)是搭個草棚的長方形茅坑。我進(jìn)去站著小解,忽然,眼睛一亮,繼而眼睛發(fā)黑,心里一個激靈,心戰(zhàn)栗著,希望不是它,卻好像就是它,尿水上漂浮著一只黑貓的尸體。我拿起旁邊的一節(jié)竹竿,從尿水里挑起有些變形的貓的尸體,細(xì)看,全身烏黑,顯得越發(fā)瘦了,可憐的不過是一張皮包著幾根細(xì)瘦骨頭,它就是我家那只黑貓。也許,饑餓的它四處尋找吃的,路過這個茅廁時,極度瘦弱輕飄的身子一個趔趄,跌下尿坑,淹死了。
我無法讓它復(fù)活,我也不愿它就這樣死去,死了還要泡在尿水里。我可憐的黑貓,我軟綿綿的暖腳袋,與我同床而眠的兄弟,與我相互取暖的少年伙伴。
我流著眼淚,提著黑貓的尸體,來到楊柳簇?fù)淼难娱L堤,用豬草刀挖了一個坑,仿照人的墳?zāi)?,將黑貓埋了并壘起一個小小墳塋,撿了一塊長方形石塊立了墓碑,用鉛筆在碑上寫了四個字:黑貓之墓。
當(dāng)時我心里十分悲涼,于今想來,其實(shí)哪里有什么神秘,所謂神秘,只是真相被隱蔽帶給我們的幻覺,真相一旦揭開,卻是那么平淡和慘淡。無論人或生靈,都沒有什么神秘的生,也沒有神秘的死。生,不過是不停地掙扎和艱辛地找尋;死,無論死得榮耀或死得黯然,不過都是大致相同的破敗的結(jié)局和凄涼的收場。我們一度以為神秘的貓的神秘的失蹤,會是一個神秘的傳說般的故事,原來僅僅是在一個茅廁里的一個趔趄、一聲慘叫、一陣掙扎和一陣沉浮,很快無聲無息。
幾十年過去了,漾河數(shù)次改道,那楊柳長堤早已塌陷,黑貓之墓的小小墓碑,早已被時間的激流磨成粉末,匯入遙遠(yuǎn)的太平洋。
但是,一只黑貓仍在我夢中奔跑,夜深人靜之時,它的身影從宇宙濃黑的遠(yuǎn)方游離出來,它固執(zhí)地要返回它的夜晚,卻再一次來到一個少年的夜晚,純真的它與那純真的少年再次相逢,他們同床而眠,互相取暖……
*本文摘自《萬物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