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越到艱難處 越是修心時!
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還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
曾國藩也曾感慨:“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毋庸置疑,他就是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
他對后世的最大貢獻,是用自己跌宕人生頓悟出的,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
就是這個陽明心學,影響了我國500年來的無數英豪,讓孫中山和毛澤東都一生敬仰;
更流傳到東亞,成為日本民治維新的重要推手,引領日本迅速崛起,讓蔣介石長嘆:“中日的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在浮躁功利的當今社會,陽明心學更被認為是現代人身心修行的法寶,解決問題的靈藥,商界、政界等精英名流早已掀起“陽明”風潮。
正如一位美國社會學家所說:中國人活得太累了,只有成功和拼搏,連快樂都感受不到,卻想追求幸福。
我們每天竭盡全力,身體疲憊的同時,內心也越來越焦慮,為什么會這樣?
王陽明則一語道破天機——那是我們得失之心太重。所謂“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于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知行合一,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王陽明的思想都不是一般讀書人的坐而論道,而是在跌宕的人生中悟道的真理。
知行合一就是在他經歷了下獄待死的恐懼、流放南蠻的絕望、無人問津的落寞后,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他認為,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