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心養性:修七心,煉七性
中國人一直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應修身,即悟道修德,這是基礎所在。悟道應修“七心”,修德應煉“七性”。
修“七心”
一是修悟心。
用心審查一切感知,不斷思考、領悟自然和人生的奧秘。對任何事情和問題,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和判斷,始終做到用心、悟心、心明。
二是修微心。
以微妙的征兆,去預見事物的發展。心細如發,明察秋毫,見微知著,見幾知一。善于把握事物的發展大勢,善于判斷事物的發展趨勢,善于預測事物的發展結果,增強超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修危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始終有危機感、緊迫感和壓力感,變壓力為動力,增強主動性、積極性,保持進取心。
四是修專心。
學習、工作和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切忌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制心一處,事無不辦。用功于內心著秀,飾美于外著心空。
五是修誠心。
做人要誠實誠懇,不能自欺欺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人處事,始終要以誠待人,以誠感人,以誠服人。
六是修恒心。
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百折不撓,有始有終。
七是修堅心。
做任何事情,應堅持真理,不被困難和挫折壓倒,努力、努力、再努力,堅持、堅持、再堅持。
煉“七性”
一是煉柔性。
柔水利益萬物,不與萬物爭,而萬物卻離不開水,無法與水相爭。做人處事,要學習水性,柔中帶剛,剛柔相濟。
二是煉智性。
智越圓滿,行越有方。有知而明,有志而展。智慧來源于淵博的學識,來源于勤學苦練。必須加強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是煉善性。
心地慈善,與人為善,一定會有善果。反之,惡念會敗壞道德,惡行終得惡果。要有善心,謀善舉,行善事,積善德。
四是煉寬性。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待人寬厚易成事,教子嚴格易成才。要有容人之量,寬人之心。
五是煉信性。
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則不立,不講信用的人,就沒有威信,就不能成就事業,不可能提高身心修養。
六是煉靜性。
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業,沒有靜的修養都不能成就。應常靜思,多自檢,多觀察,才能動止適宜,恰到好處。
七是煉謙性。
謙受益,滿招損。人一驕傲,便會退步乃至墮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納言并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