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最經典小楷
《樂毅論》

《樂毅論》四十四行,王羲之小楷代表作。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于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黃庭經》

《黃庭經》,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關于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于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后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 因此,《黃庭經》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現在留傳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佛教遺經》

《佛教遺經》,王羲之小楷法帖。據傳為晉王羲之書。真跡久佚,宋以后學者多疑之。帖后有“永和十二年六月旦日山陰王羲之”一行,系后人妄加。盡管如此,《佛教遺經》一般認為是王羲之小楷作品,而且在書法界的影響力,仍不可小覷。
《曹娥碑》

《孝女曹娥碑》,王羲之書,小楷作品。系東漢年間,人們為紀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由當時的縣府知事度尚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后蔡文姬之父蔡邕路過此碑,稱絕妙好辭。東晉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廟書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吳茂先鐫刻。堪稱傳世精品,一些書論家認為其藝術造詣僅亞于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