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經營法”背后的大智慧,做生意靠腦!
【導讀】
常言道:“大智若愚”,在生意場上看似不那么精明的經營手法,有時候創造出來的經驗和財富是嚇人的!介紹幾個國內外典型的“傻子經營法”,學一學如何越“傻”越賺錢。
不希望顧客多花錢多消費的生意人存在嗎?很多人肯定說不存在,但世上偏偏就有這樣的“傻子”,他做生意就不準顧客多花錢。
(一)
故事的主人幾年前準備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經營餐飲業。他一沒背景,二沒關系,親戚朋友都說不行,勸他趁早放棄,但他絲毫不動搖。
飯店很快開張了,不僅請了名師主廚,而且還打出一塊醒目的牌子:
20元內足以讓你在本店吃飽、喝足,并享受美味特色佳肴。所以,本店規定,凡光臨本店的顧客,平均每人消費不得超過20元,違者受罰。
這樣的店規在這座古老的大城市實在是史無前例,很快便作為趣聞被人們傳遍了全城。
人們的好奇心被點燃了,紛紛議論起來:“老板傻了吧?打開門做生意的,居然還不準顧客多消費,這真奇葩!”
然而,事情的結果卻朝著人們的意料之外開始發展,在老板的飯店開張沒多久,營業額便一路攀升,每天都是顧客爆滿,服務員都應接不暇,餐桌前顧客排著長隊等待。
沒辦法,老板只好趕緊擴大規模,可依然無法滿足日益洶涌而來的顧客。緊接著,老板又開起了幾家連鎖飯店,生意都是依舊的紅火。
于是僅用幾年時間,這個老板的連鎖飯店便占據了這座城市餐飲連鎖行業的半壁江山。
點評:
其時,曾被人看衰的店已累積出一桶桶金,老板戲謔稱自己用的是“傻子經營法”。真的“傻”嗎?未必!用一反常態的營銷手段宣傳自己的店,并且站在顧客的角度讓他們覺得自己占盡了便宜,只要東西真的好吃又管飽,看似“傻”,其實既賺口碑又賺銀子。
(二)
在美國波斯頓有一家頗有特色的飯店,但凡前來飯店就餐的顧客,老板都會為他們開具發票并記錄下顧客的地址、姓名。
到了年底,老板再從顧客消費帶來的純利潤中抽出10%作為回報,返還給顧客,并附簡單說明。
已經到手的利潤“不要白不要”,反而要再拱手送還他人,這樣的舉動是不是有點“蠢”?
但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高明,收到返匯回來的錢后,顧客們先是大感意外,繼而又大受感動,然后免不了把它當作新聞向親戚朋友傳播,無形中充當了這家飯店的義務宣傳員。
這樣,這家飯店又增加了新顧客,從而財源滾滾,這比花大價錢去登廣告強多了。
點評:
還有什么傳播方式,比口口傳播更可靠的?況且還都是親自去過餐館的顧客。如果是用正兒八經的傳播方式,那10%的純利潤真的夠嗎?不僅不夠,還不一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是10%用作口碑傳播的報酬,得來的回報絕對是超價值的,這樣的“蠢舉”的確讓人受益匪淺。
(三)
有一個經營石頭的商人,靠炸石山賣石頭賺錢,每年的利潤高達幾百萬美元。他把這些利潤變成投資,逐年把石場周圍的土地買下一大片,并一直讓它們閑置。
而他買下土地的目的,是為了斬斷房地產開發商在石場周圍建房蓋樓的念頭。
因為一旦石場周圍建房蓋樓后,就會住進許多住戶,住戶們當然不會輕易容忍自己居住的附近有炸石頭的聲音,很可能會聯合起來投訴石場的爆破聲擾民,石場便很可能被禁止開采,斷了老板的財路,故石場主才不惜投入重金以絕后患。
點評:
能否防患于未然是考驗一個生意人眼光和判斷的重要準則,有時候適當付出看似多花了錢,其實是為了更好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有想得更遠的人才會做一些超前的舉動。
“傻子經營”的成功在于,老板們都懂得換位思考,在為客戶體貼著想的情況下,利用了人們的思維定勢,他們將簡單的事情做到了極致,便跳出了“傻子必笨”的現象。
世上許多事情的本質是定的,但變換一下觀察事物的眼光來縱觀事物的全貌,得到的結局往往就會是另外一番模樣。我們常常強調“聰明處事”,可反過來想,“傻到極處是精明”同樣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