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與肚臍相關(guān)的4大問題
每次當我們將罪惡之手伸向肚臍時,家里老人家就會跟我們說,“肚臍眼不能摳,否則不僅肚子會疼,還會爛腸子”,“肚臍眼與內(nèi)臟相通,摳了會死.......”
嚇得我們趕緊把手縮回來。那么,摳肚臍真的有這么嚴重嗎?
1
肚臍眼是怎么來的?
肚臍的前身就是臍帶,臍帶是連接胎兒和母體胎盤之間的“紐帶”。
一旦寶寶降臨人間,臍帶便完成了它的使命而被剪斷并結(jié)扎,隨后便形成肚臍眼。
所以說,肚臍眼并沒有與內(nèi)臟或者腸子相連,也沒有透風這一說。
2
肚臍還連接著內(nèi)臟?
假的。
有些人戲稱,肚臍也就是能幫我們區(qū)分正反面了。其實這話聽著糙但理不糙,因為只要你一出生,肚臍的使命就完成了。
肚臍曾經(jīng)很重要,它與臍帶一起,把母親的胎盤和胎兒的肝臟連接起來,供應(yīng)必須的養(yǎng)分,排出代謝廢物。
胎兒出生之后與母親分開,臍帶被結(jié)扎剪斷,原本有血流的臍帶便退化成肝圓韌帶,其中的動靜脈也會閉鎖,藏進腹腔里。
肚臍作為臍帶的遺跡,在胎兒出生后沒有特別的生理功能,是腹部中線上的薄弱區(qū)域,只有某些疾病過程中肚臍會發(fā)生變化,例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時,臍靜脈會重新開放。
所以,肚臍眼就相當于疤痕而已。

3
肚臍眼里的泥是怎么來的?
正常情況下,肚臍上容易殘留污垢。
其實這些污垢就是皮膚脫落的細胞與汗液、灰塵等雜質(zhì)形成的混合物,跟身體其他位置上搓出來的泥團沒有區(qū)別,把它們沖掉就好。
一般這些污垢不會對健康產(chǎn)生危害,也沒什么異味,如果有臭味還紅腫了,很可能就是臍部感染發(fā)生了臍炎。
臍炎常見于新生兒肚臍護理不當,成人偶爾也會因為局部皮膚破口而繼發(fā)感染,多與局部悶熱潮濕、摳破皮膚、清洗不當有關(guān)。
4
肚臍究竟能不能摳、能不能洗?
當然可以啦。
有些人喜歡摳肚臍,其實輕輕摳兩下是沒事的,但前提是手要干凈、動作要輕。
另外,說“肚臍不能摳,摳了會肚子疼”,不無道理。
因為臍帶的功能雖然已經(jīng)退化,但內(nèi)臟的神經(jīng)反射還存在,用力摳肚臍會對它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tǒng)的不適。
要是摳得太厲害破皮了,一定要注意消毒和清潔護理,防止發(fā)生皮膚感染而導致臍炎。
總之,摳肚臍雖然不至于讓腸子爛掉,但不是什么好習慣,所以不鼓勵大家這么干。
如果確實覺得肚臍臟了要清洗,更好的方法是用蘸水的棉簽輕輕地擦干凈。 注意動作一定要輕,只需把容易擦干凈的地方擦一下就好了,感覺到不舒服就不要勉強了。
5
清洗肚臍眼的時候要注意這3點
1. 洗肚臍的動作盡量輕柔(尤其是寶寶),如果清洗過程感覺到不舒服,就暫停一下,或者下次再洗。
2. 一定要用溫水,切忌用涼水,洗完后及時擦拭,不宜長時間將肚臍和肚子暴露,以免受涼。
3. 洗完后,一定要保持肚臍內(nèi)部的干燥,因為凹凸不平的肚臍內(nèi)部,在濕嗒嗒的環(huán)境下,容易滋生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