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虛室生白,人生留白
莊子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虛室生白”,意思是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如果房間堆滿了東西,有光亮也透不出來。
“吉祥止止”,意思是喜慶好事不斷出現。
人的心如果像空房子一樣,清除了雜物和垃圾,把蒙蔽心靈的塵埃掃空,那么心中就會充滿陽光,結果當然是一派吉祥。
虛寂生智慧,空曠生明朗,這就是“虛室生白”,換一種說法,就是“留白”。
東晉時,太尉庚亮因朝中發(fā)生叛亂而逃出京都,打算聯合陶侃征討叛軍。
見面之后,陶侃見庚亮風流儒雅、氣度不凡,頗有好感,于是邀他一同吃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席間氣氛漸漸融洽,忽然上來一盤薤頭,庚亮吃的時候順手留下薤頭根部的薤白。
陶侃問他:“為什么留下薤白呢?”庾亮答曰:“還可以種。”陶侃由此對庾亮大加贊賞。
這就是“留白”這個典故的由來,凡事留有余地,不要窮盡。
留白,是生活的大智慧。
對人,要留白。
下圍棋的時候,一黑一白交錯之間,與敵手周旋,團團圍困對方而不留余地,可能反而堵住了自己的路,作繭自縛。
留一點空白,也是留多一點后路。
君子之交淡如水,留白是雙方的距離恰恰好。
初始時無需火熱熾烈,親密無間。須知情誼的厚重,在于日積月累,細水長流。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人心難測,言多有失 。
如果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坦白給他人,那只會傷了自己,傷了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留一點空白,學會保護自己。
給他人留一點空白,別人有自己的個性,人格尊嚴,我們不必要求別人什么,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于他人身上,傾聽他人心聲,才能愉快的跟人相處。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
把心放平,把心放寬,按照留白的道理去應對世界,生活就會圓融無礙。
留白,是生命的大境界。
“留白”的另一個說法,指繪畫中的一種技法,在構圖時有意識地留出“空白”,這“空白”并非沒有東西,而在于求其空靈,虛中求實,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
林語堂:“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人生需要留白,有限的生命,不能只是被名利填滿,而忽視了健康、快樂、家庭等等,不管如何匆忙,還是要找空隙放慢匆匆的腳步,給心靈留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
人生的留白,是懂得放下繁華,放棄無意義的忙碌,靜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做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莊子說的“無用之用”,其實就是“留白”的生命境界。
年輕時喜歡看起來花哨的東西,隨著心境的變化,更喜歡簡單樸素,似乎生命里曾經覺得不可或缺的事物漸漸不再重要,留白比堆砌重要。
人只有漸漸年長,才懂得節(jié)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
世間為何要有遺憾?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的世界,給你多少幸福和圓滿,你也感受不到。
留白就是留有遺憾,花未全開月未圓,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留白處,自有生活,自有草長鶯飛、光芒萬丈。
人生有三樂:開門迎佳客,出門游山水,閉門讀佛書。
留白是為心開一扇窗,讓明媚的陽光照進來,讓清新的山風吹進來,讓心靈溢滿淡淡的花香。
沒有為心靈留白的生活,就是被物質奴役的愚蠢生活。給人生留白,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步步生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