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你一生的是思維方式!
為什么你每天都在努力卻依舊平庸?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學生時代,有些人每天都很努力,但成績就是不行;有些人做的題也不多,課外生活非常豐富還總是能考第一。
職場中,有些人每天兢兢業業,熬夜加班,還是原地踏步;有人很少加班,卻能用很短的時間實現升職加薪。
賺錢理財,有人折騰了好幾年,賺到的還是沒多少;有人輕輕松松賺到大錢,實現財富增值。
明明在同一個起點、同一個平臺,為什么總有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還是落得平庸?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所說:“人類只有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發展;我們只有學習了學習的方法之后才能成為高手。”
如果一個人表面上很努力,而實際上格局和視野只能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么他感動的只有他自己。
決定人的能力層次的,并不是努力程度,而是做事情的方法——思維方式。
與其天天點燈熬油的努力,不如停下來多看看別人的方法。
全世界最聰明、最富有的一群人是怎樣“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被稱為世界上最富有、最聰明的民族:
從享譽歐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到華爾街超級富豪摩根,從繪畫大師畢加索到現代物理之父愛因斯坦,從金融大鱷索羅斯到扎克伯格……無一例外都是猶太人。
他們只占世界人口的 0.3%(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大約1600萬人口),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22%的得獎人都是猶太人,這個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而他們之所以成功,恰恰就是因為他們有“想他人之不能想”的高級思維方式。
說一個小故事。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
一名猶太商人看到這些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如果對垃圾處理得不好,很容易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大家等著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
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
最后,他以自由女神原始材料為賣點,售賣“小自由女神”的限量紀念品,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比原來的價值整整翻了1萬倍。
垃圾按常理就應該找地方處理,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的選擇。但他卻另辟蹊徑,讓垃圾“變廢為寶”,轉換思路思考問題,這就是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