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必活的太合群
在傳統的思想里,合群的人性格好,易相處,很受大家歡迎。
同學H就是這樣的人,性格外向,特別喜歡交際,經常和朋友們打麻將,之后去喝酒唱歌,自己感覺日子過的充實、有人氣。
因為作息不規律,暴飲暴食,幾年前得了糖尿病,之后一段時間自己特別注意身體,看著甜一點的水果都不敢吃,實在控制不住就把水果放嘴里舔一下絕對不咀嚼下咽,由于自己各方面的努力,身體恢復的還算好。
但她只是堅持了幾個月,之后自己又放任自流了,吃東西也不加小心了,有飯局也去配合了;性格使然,開始自己怎么樂呵怎么來,老公勸她,她也不聽,認為各種場合自己都得去捧場,誰安排的自己都得給人家面子。
她老公擔心她的身體,讓我勸勸她。我給她打電話時候都是上午十點半了,她說自己剛醒,昨晚連喝再唱的下半夜三點剛回來,到家后躡手躡腳的,沒敢洗漱生怕弄出動靜吵醒老公;但她老公根本就沒睡實等她回來呢,之后急眼了把她罵了一頓;因為自己是明知故犯,所以她只能任老公批評。她跟我說:這幾天飯局連上了真是不去不行,我以后少喝點……
為了配合別人,自己熬到大半夜,何苦呢?你給他們面子,他們其中的哪個人能對你負責呢?身體是自己的,你已經糟蹋不起了,為什么不能讓自己最大限度的好好活著呢?
我說:如果你不參與他們其中,人家照樣能成局,該吃吃該喝喝,不要以為自己在別人心里的位置太重要了!她知道我為她好,更知道自己的過分,便說自己必須改,不能讓自己的生活的太任性了。
H自己愿意融入群體中,在各種活動中總能堅持到最后,她認為自己是最夠意思的人;別人一定會特別感激她的盡心盡力。是做事給別人看,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吧,否則誰能花費這么多的時間、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奉陪到底呢?
也許有的人不習慣自己思考、做事,其實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么!
有這么一句話: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
我們有很多人太缺乏獨處的勇氣,也因此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實際上,你會發現那些優秀的人都有些不太合群,不會隨大流的;因為你的大多時間都被別人占去,你自己就不可能做事情了。
所以,我們不要勉強自己去融入不想進的圈子,不必那么委屈自己用力去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