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草原生態文化如何傳承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8-07-31 08:56:49編輯:wuxing 當前位置:首頁 > 記錄分享 手機閱讀
草原生態文化如何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慧平


  草原生態文化是指在草原文化中古老而又鮮活的,以崇尚自然、熱愛自然、感恩自然和保護自然為主的意識和行為習俗,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生態文化隱含于草原文化的多層面,其表現形式多樣,文化內容豐富。

  草原生態文化的傳統表現是自然崇拜,多樣的自然神靈及其祭祀是其主要內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神崇拜。在興安嶺密林中,人們會常??吹皆谝豢么髽涞母?,有一張樹皮被剝掉后畫出來的人臉,這便是獵人日常祭拜的山神。獵人打獵出發前祭拜山神是祈禱山神保佑,打獵歸來后祭拜山神則是感謝山神的恩賜。

  草原生態文化在習俗層面有多種表現,一是保護草場、獵場,保護其內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至今,在草原上是不許挖野菜和隨便挖坑的。二是樸素節約,自給自足。人向自然的索取只是為了生存,鄂倫春族著名學者劉曉春曾說過,獵人們是不會為了金錢而多打一只狍子的。三是選擇性捕獵,表現在狩獵民族的四個獵期的劃分上。四是循環利用意識,例如,在草原上,牧人、草本植被、牲畜的肉奶及其糞便(牧民燒牛糞)構成一個物質、能量循環的環保鏈條。五是持續利用和護生意識。獵人不傷害正在交配、哺乳、孵蛋的動物。六是以草原、森林為家的民風。如果問起草原牧人家在哪里,他們常常用手一指,前后左右目力所及都是家。七是回報自然的品行,人們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時,感恩自然并回報自然。

  從歷史意義上看,草原生態文化在微觀上,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生產方式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在宏觀上,則使得我國北方以草原、森林為主體的生態系統能夠較為完好地保存到今天。

  草原生態文化具有鮮明的環境倫理學特征,其崇愛自然、回報自然的意識與行為體現了人與自然的最佳關系。這種倫理觀念,是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理性思想產物,不僅適用于傳統社會,也適用于現代社會,并且至今仍發揮著積極作用,對現代生態保護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今時代,保護和發揚草原生態文化是我國社會發展必須思考的課題。對此,我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保護和傳承草原生態文化,當務之急是建立草原生態文化的數據文字資料庫。因為該文化的民族載體,大多沒有文字,文化傳承靠的是口口相傳,很多文化內容有不同的版本。

  應該探索在國家重點生態工程中引入草原生態文化的途徑。草原文化所在區域大多是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實施區,如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在這些生態工程實施中,把草原生態文化作為軟技術進行宣傳、貫徹,使人們在認識文化的基礎上尊重文化,重視文化的作用,從而自覺地約束于文化,強化生態工程的效果。

  生態文明傳承應從教育抓起,建議在大學開設相關專題課程,在中小學的相關課程中加入草原生態文化的內容,讓我們的青年人、下一代真正地認知草原生態文化,從而使之繼承和發揚下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記錄分享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