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是指哪七個被侵占過的領土?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有聽說過七子之歌,這首歌曲是著名詩人和學者聞一多所寫,抒發了抒發了聞一多先生自己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七子之歌之中的七子是指當時中國被帝國主義國家侵占的七塊領土,那么這七塊被侵占過的領土是指哪里呢?

這七子指的是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被侵占的領土背后有哪些屈辱的往事呢?
澳門在明朝的時候,葡萄牙賄賂當地官員取得居住權,主權仍屬于中國,1887年,葡萄牙政府欺負軟弱的清政府,與清朝政府簽署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后,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從此強據了“蓮花寶地”澳門。
香港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本條約規定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也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屈辱的歷史。

1894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給新崛起的額日本,并在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東海的一串珍珠”、中國第一大島的寶島臺灣及琉球群島割讓日本。
甲午戰爭戰敗后的中國開始了被列強瓜分的潮流,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防海的健將”威海衛租借英國25年。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界條約》,“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今廣東省湛江市舊稱)被租讓給法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的姐妹”九龍半島其余部分劃為“新界”,租給英國99年。
沙俄借助所謂的“歸還遼東半島有功”,強迫清政府割讓的還有渤海灣畔的“孿生兄弟”旅順和大連,明面上是所謂的租借。
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己強大才能震懾住一些蠢蠢欲動的敵人,不戰而卻人之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